7月15日,黄仁勋宣布英伟达可以卖H20AI芯片给中国了。 2025年7月1

波览历史 2025-07-21 11:02:38

7月15日,黄仁勋宣布英伟达可以卖H20 AI芯片给中国了。 2025年7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美国政府已经批准英伟达旗下H20 AI芯片对中国的出口许可,英伟达将正式恢复向中国市场供货。这一宣告不仅点燃了现场气氛,也在全球科技圈引发巨大回响。 这一刻的背后,并非单纯的商业决策,更是一场历时18个月的技术博弈、政策角力以及市场博弈的缩影。 这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H20芯片,原本在2024年10月因美国对华出口政策升级而被迫中止发货。 英伟达在短短数月间遭受重创,已售出的46亿美元订单无法履约,潜在损失更高达25亿美元。直到此次解禁,才让这笔巨额损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流。 H20芯片诞生自英伟达Hopper架构,采用先进的CoWoS封装技术,虽在峰值算力上进行了削弱,却依旧具备强大的AI训练和推理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金融风控还是医疗影像,H20都展现出优异的性能表现。如它可将信贷审批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秒级,在医疗领域中配合AI系统实现肺部结节3秒识别,准确率高达98.7%。 这款芯片虽被称为“阉割版”,但在国内AI应用场景中仍具极强的实用性。 从英伟达自身角度来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在中国大陆的营收达55.22亿美元,占全球总营收的12.53%,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更令人瞩目的是,H20一款芯片竟贡献了中国收入的八成,销售额高达120至150亿美元。在这样庞大的市场份额面前,任何企业都很难无动于衷。 即便政策高悬,美国政府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最终促成了此次许可的发放。 事实上,这场“解禁”更多地是现实压力下的权宜之计,而非彻底的政策松动。 美国财政部长在接受彭博采访时曾表示,既然中国企业如华为已经拥有与H20性能相当的芯片,那么继续限制出口已无实质意义。 商务部长也明确强调,美国不会将最先进的技术卖给中国,这一立场从未动摇。由此可见,H20的出口,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的技术让渡。 英伟达之所以能重返中国市场,除了政策层面的松动,更源于中国本土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 在短短数月禁令期间,华为昇腾920、寒武纪思元370、壁仞科技BR100等国产AI芯片迅速崛起,市场份额直逼50%。 华为昇腾920构建的CloudMatrix 384系统在BF16计算能力上甚至达到英伟达GB200的两倍,内存带宽与容量分别提升两倍以上。 这些突破,正逐步削弱英伟达以往在AI芯片领域的绝对优势。 除了芯片本身的性能,国产软硬件生态的同步发展也不容小觑。华为MindSpore框架实现了主流模型的迁移兼容,开发者成本降低七成,进一步打破英伟达CUDA生态的垄断。 黄仁勋此番访华,不仅是为芯片销售“铺路”,更透露出英伟达对未来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 他在大会演讲中高度评价阿里巴巴、DeepSeek等中国开发者在全球AI生态中的贡献,并表示英伟达未来还将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RTX Pro系列GPU。 这款新一代显卡专为数字孪生、图形渲染与人工智能设计,具备更高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更低的能耗,正在吸引工业、医疗、内容创作等多个行业的关注。 不过,种种表面上的合作与友善,并不能掩盖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遏制。 如同阿斯麦的EUV光刻机至今未能进入中国,中芯国际早在2018年就对其下单,但因美国的强力干预至今无法交付。 即便是DUV光刻机,也处于一种“动态可控”的状态,随中美关系变化而调整出口政策。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天花板”的设定,令中国企业始终无法获得最先进的技术支持。 此次H20的准许出口,也被业内视为一种“特供陷阱”。H20虽为中国市场定制,但其FP16算力仅为A100的一半,NVLink带宽也大幅下降。 美国商务部还要求英伟达每季度上报终端用户审计报告,确保技术使用不超出其预设边界。 这种机制下,中国企业始终面临“动辄断供”的风险,难以作出长期技术规划和产业布局。 正因如此,中国科技界对H20的到货保持理性态度,将其视为临时缓解算力压力的权宜之计。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部署AI一体机,将芯片、操作系统、大模型打包交付,构建本地化AI计算平台。 这种方式不仅符合数据安全的高标准,也更适合银行、医院、政府等机构的内网使用场景。 在这场全球科技博弈中,真正的出路仍是构建自主可控、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回顾历史,美国为对抗日本半导体曾组建Sematech联盟,集中政府、产业和科研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   信息来源·:外媒:AMD宣布将重启对华出口AI芯片 2025-07-16 10:40·澎湃新闻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