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安徽巡抚李孟群被俘虏,对陈玉成提出一个要求:“能否把我弟弟放回家,他是无辜的”。陈玉成很爽快,答应了李孟群,对他礼遇有加。
咸丰年间那会儿,安徽地面上打得很凶。
清军这边有个叫李孟群的年轻巡抚,太平军那头是鼎鼎大名的英王陈玉成。
这两个人年纪都不大,本事却不小,偏偏是死对头。
李孟群这人,带兵打仗很有一套。
他二十六岁就管着湘军水师,那时候后来名气很大的彭玉麟、杨载福,位置都没他高,连猛将鲍超当时也只是他手底下的一个小兵。
可惜湘军内部讲究论资排辈,李孟群太年轻又算外人,被曾国藩排挤,后来改去带陆军了。
塞翁失马,他自个儿闯荡,三十一岁就当上了安徽的代理巡抚,成了封疆大吏,这时候曾国藩还只是个没实权的团练头子。
李孟群二十三岁就进广西打太平军,和陈玉成是老对手。
咸丰四年,二十七岁的李孟群和十八岁的陈玉成在湖北广济、蕲州一带交过手,双方都见识了对方的厉害,谁也占不到大便宜。
后来陈玉成被清军抓住时评价过,清军将领里能让他瞧得上眼的,就三个人:李续宾、李孟群、鲍超,合称“二李一鲍”。
咸丰八年年底,李续宾带着湘军孤军深入去打庐州。
当时陈玉成正忙着在浦口帮李秀成打江北大营,他让守三河镇的吴定规无论如何顶住半个月。
等浦口那边一打完,陈玉成立刻带着人马日夜不停地往回赶,一天之内就在三河镇把李续宾给收拾了,湘军死了六千多人。
接着他又一口气夺回了舒城、桐城,把湘军赶回了湖北和安徽交界的地方。
收拾完湘军,陈玉成马不停蹄,带兵横扫皖北,跟当时代理安徽巡抚的李孟群在庐州、六安一带又干上了。
清朝派了胜保带着两万八旗兵来帮忙,结果也被太平军打败。
陈玉成乘胜追击,把李孟群给围住活捉了。
“二李一鲍”里拿下了李孟群,陈玉成心里自然痛快。
他挺佩服李孟群是条汉子,就派人去劝降,说别给清廷卖命了。
李孟群对劝降的人讲了一番话,大意是:人在做天在看,做人做事要讲良心。
当臣子的就该忠于自己的朝廷,这是天经地义。
反过来,要是他陈玉成被我抓了,他能投降清朝吗?他要是能降,那我就能降你们太平天国!
这话说得硬气,陈玉成听了反而更敬重他,吩咐手下别再劝了,好好招待着。
李孟群在太平军这边有吃有喝,没受什么罪,但陈玉成也没放他走。
李孟群后来对陈玉成提了个请求:咱俩打了一辈子,是敌非友,但我弟弟李孟平不是当兵的,就是个普通人,你们把他放回家吧。
当哥哥的被抓了,还要求对手放了自己弟弟,这听起来有点悬。
但李孟群相信陈玉成会答应,因为他知道陈玉成这人讲江湖义气是出了名的。
果然,陈玉成很爽快,真就把李孟平送回了河南固始老家。
弟弟一走,李孟群心里没了牵挂。
陈玉成送来的饭食,他一口不动,开始绝食。
他打定主意,既不投降太平军,也不吃太平天国的粮食。
李孟群这么硬气,惹恼了远在天京的洪秀全。
天王下令,让陈玉成别对“清妖”抱幻想,直接处死。
行刑前,李孟群洗干净身子,换上清朝的官服,朝着北方跪拜谢过咸丰皇帝,又朝西边拜了拜家乡,然后平静地面对死亡。
陈玉成这边呢,也早给他备好了棺材,把他尸首收拾好,派兵护送回固始老家安葬,算是尽了对手间的一份敬重。
李孟群死的时候才三十二岁。
陈玉成敬重他的忠义,后来他自己在安庆被围,粮草断绝时,也曾请求清军的多隆阿网开一面,让他见见老母亲尽孝。
多隆阿也没为难他,说大丈夫不干暗箭伤人的事,让他见了母亲。
所以说,陈玉成、李孟群、多隆阿,虽然各为其主,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但骨子里都认一个“义”字,做人做事讲诚信。
乱世里头,这份信义就像金子一样难得。
时间过去一百六十多年,李孟群和陈玉成这对昔日对手的故事,依然在历史书页间流传。
在河南固始老家,李氏后人一直记着这位先祖。
2023年清明时节,固始李氏宗亲会照例组织族人到李孟群墓前祭扫,缅怀这位晚清名将的忠勇事迹。
而在太平天国曾经活动过的广西、安徽等地,相关历史遗迹也吸引着对这段往事感兴趣的游客。
2024年初,有报道提到位于安徽某地的陈玉成纪念馆,游客量在地方文旅推广后有了明显增长。
央视的《中国地名大会》节目也曾专门介绍过固始,提到这里与湘军将领的渊源,让更多人知道了李孟群这个名字。
老话说得好,人死留名,虎死留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