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留学生可能是外号最多的一位皇帝,他一辈子破事没少干,但是有一件事,确实是为数

西门大妈啊 2025-07-21 14:35:04

蒙古留学生可能是外号最多的一位皇帝,他一辈子破事没少干,但是有一件事,确实是为数不多的无可辩驳的好事:

废除殉葬

根据八卦的朝鲜人记载,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时,英宗可能就见过宫人殉葬的惨状。当时“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哭声震殿阁,以头纳绳圈中,去其床,皆雉颈而死。”惨烈的场面很有可能给小朱祁镇留下了心理阴影,毕竟谁看了能没阴影啊?

《明史·后妃传》种有一段记载,说英宗生母疑为宫人,被孙贵妃夺子后以殉葬为理由灭口:“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英宗生母,人卒无知之者。”因此朱祁镇有可能觉得自己生母是被殉葬弄死的,对殉葬制度自然本能反感。

如果说以上都是传说或者推测,不能作为准确一具,那么正统四年周宪王朱有炖一家的殉葬餐具,则是结结实实的让英宗感到悲伤和恐惧。《明英宗实录》记载:

“王在日,尝奏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

朱有炖是太祖皇帝第五子朱橚的儿子,他临死前跟朱祁镇说,我的丧事一切从简,省点钱也是好的。我的妻妾种,妃和夫人以下的不要让她们殉葬,给她们一条活路,如果年纪小家里还有父母的,让她们回家吧。

可见朱有炖是个宅心仁厚的人,朱祁镇也同意了。所以朱有炖死后,朱祁镇就按照他的意思下了诏书。结果没想到,诏书还没到,朱有炖的王妃巩氏和其他6位妾室已经殉葬。英宗非常郁闷,只能表彰了这几位女子“贞烈”。这件事无疑给了他极大的触动。

朱祁镇留学期间,他弟弟朱祁钰当了坚国。弟媳妇汪氏对嫂子钱皇后十分同情,经常前去安慰。朱祁钰当了皇帝后,准备废黜英宗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时朱祁钰的汪皇后坚决反对,直言:

“若此,恐碍监国名。夫犹是祖宗之天下,已代之为帝而反其子,让也。让则公,公则贤名皆归之。”

有人推测这是因为汪氏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朱见济并非她亲生,因此极力反对。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替朱见深说话了。后果也是惨痛的,景泰帝大怒,斥责汪氏 “谓见济非而子耶?” 于是废了汪氏皇后之位,太子生母杭妃被立为皇后。

英宗复位后,景泰帝病逝,英宗命令后宫一起殉葬,汪氏也在其列。李贤上书,认为汪氏已废,而且两女年幼,不宜殉葬。英宗表示同意,汪氏得以逃脱殉葬的命运。

感觉英宗没有什么理由非要让汪氏殉葬,可能只是出于对景泰帝的仇恨。他还捎带手毁坏了朱见济母亲杭皇后的陵墓,尸骨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杭氏弟弟杭敏的官职也被削去了。景泰帝被为为郕王,汪氏称郕王妃,钱皇后对这位昔日恩人很感激,帮助她带了很多财物出宫,让她晚年能好过一些。

朱见深即位后,对这位曾经支持自己的婶母更是十分孝顺,汪氏晚年应该是生活的相当幸福。汪氏的例子说明,英宗本人让景泰帝其他妃子殉葬,应该只是为了泄愤。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个因素,他本人并不赞同殉葬。

英宗废除殉葬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为了保护原配钱皇后。钱皇后在英宗去留学后,一面凑钱去赎人(当然失败了),一面,“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导致眼睛瞎了一只,腿也坏了。由于钱皇后无子,英宗担忧自己去世后,太子生母周贵妃会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势,逼迫钱皇后殉葬,因此他感觉到自己身体不行的时候,就留下口谕,一共是四件事:

“其一东宫即位,过百日成婚;其二定后妃名分;其三命勿以嫔御殉;其四殡敛器服。”

第一条是安排了好大儿的即位和婚事,第二条“定后妃名分”显然是为了确定自己死后钱皇后的地位不会动摇,第四条是讨论自己的后事,第三条就是明确的免除所有嫔妃殉葬。所以英宗死后,他的嫔妃大多无子女,但无一人殉葬。

虽然英宗没有提到宫人,但是这个文件精神显然是反对人殉的,所以从英宗朝开始,到后来宪宗,包括再往后的明朝帝王,都没有任何活人殉葬记录。

清代学者赵翼对英宗的评价非常到位:

英宗非明君,然此一事,足光千古

0 阅读:7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