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谭震林被特务拦住问话,一个挎着篮子的小媳妇走过来指着他就骂:“不就是欠你10斤茶叶钱,盯来盯去怕我赖你的账,你要怕我跑了,就跟我回娘家去拿”,说完,小姑娘塞给特务两包香烟,让俩人歇歇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谭震林到江苏常熟视察,行程中特意提出要拜访一位故人。 而当他见到眼前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时,一句饱含深情的“关林嫂”,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谭震林随即向大家解释,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正是家喻户晓的京剧《沙家浜》里“阿庆嫂”的原型——陈二妹。 但在这之前,陈二妹的本名叫苏兴兴,小时候的她还在襁褓中就被遗弃,幸得一户好人家收养才活了下来。 成年后,她嫁给了在镇上酒馆跑堂的陈关林,夫妻俩很能干,合力盘下一个铺面,开了一家名为“涵芬阁”的茶馆。 在那个乱世,茶馆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陈二妹夫妇凭着过人的眼力见和生意头脑,在各方势力间周旋,甚至和国民党伪军都维持着面上的“不错关系”,为的就是能套取些有用的消息。 见的“牛鬼蛇神”多了,这对夫妻心里也亮堂了,他们凭着朴素的正义感认定,只有新四军是真正为老百姓打仗的队伍,于是,他们毅然投身抗日,成了我党秘密战线上的一员。 表面上看,涵芬阁只是个喝茶聊天的铺子,可暗地里,它却是沙家浜地区至关重要的地下联络站。 早在1940年,丈夫陈关林就已入党,是重要的地下联络员,夫妻俩配合默契,利用茶馆作掩护,传递情报、藏匿伤员、筹集粮药,没出过半点纰漏。 尤其是陈二妹,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在复杂的局面中游刃有余,赢得了各方的几分薄面,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关林嫂”。 而“关林嫂”人生中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1941年。 当时,谭震林化名“林俊”,正担任江南抗日救国东路军司令员,皖南事变后局势骤然紧张,他必须和妻子葛慧敏立刻从上海赶往李家坝的新四军驻地,传达事变真相,部署下一步行动。 两人辗转来到涵芬阁茶馆,可外面的街上,伪军和特务的巡逻比平时密集得多,每一步都可能暴露。 陈二妹深知此行凶险,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掩护任务,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挎着篮子回娘家的小媳妇,走在前面探路,而谭震林夫妇则扮作商人,不远不近地跟在后头。 不出所料,当谭震林夫妇拐进一条僻静小巷时,两个特务突然窜出,拦住他们盘问。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二妹一个箭步冲上前,指着谭震林就大声嚷嚷起来:“不就是欠你10斤茶叶钱嘛!盯来盯去,还怕我赖账不成?你要是怕我跑了,就跟我回娘家去拿!” 这一嗓子,把周围的目光全吸引到这场“债务纠纷”上。 接着,她顺手从篮子里掏出香烟和熟鸡蛋,塞到两个特务手里,半是埋怨半是熟络地说:“小荀子,小三子,天怪冷的,快回去吧!” 一番操作行云流水,又给台阶又给实惠,特务的警惕心顿时就松懈了,挥挥手让他们走了。 可是,危机还没过去,谭震林身上带的手枪是个巨大的隐患,陈二妹一眼瞥见河边有艘熟人的小船,船夫是本地庄稼汉。 她没有半点迟疑,快步上前从谭震林手里接过手枪,转身就扔进了船舱,船夫也是理科心领神会,立刻用沙土盖上,摇着船就走了。 谁知,刚松一口气,那两个特务竟然又追了上来,这次还带来个更难缠的大特务姚增增,面对来势汹汹的盘问,陈二妹依旧面不改色,凭着超强的应变能力,三言两语又把对方绕了进去。 最终,在她的智慧和胆识掩护下,谭震林夫妇成功穿过封锁线,安全抵达李家坝,保证了那次关键任务的完成。 但就在同一年,在一次掩护游击队员的行动中,陈二妹的丈夫陈关林不幸被捕,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未吐露半个字。 到了1941年11月,年仅28岁的陈关林被日军装进麻袋,用刺刀活活捅死,壮烈牺牲。 丈夫的死,给了陈二妹沉重的打击,但她没有倒下,而是擦干眼泪,继续坚守在地下战线上,照顾伤员,采买药品,送饭烧水,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斗争,直到抗战胜利。 解放后,这位曾搅动风云的女英雄,却选择了彻底的沉寂。她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也几乎不提那些往事,过着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后来儿孙满堂,安享天伦,直到谭震林那次来访,她的传奇才重新为人所知...... 【信源】彭城教育网:寻找抗日足迹回顾3——寻访革命现代戏《沙家浜》阿庆嫂的原型人物陈二妹.
1941年,谭震林被特务拦住问话,一个挎着篮子的小媳妇走过来指着他就骂:“不就是
虎皮芳草潭
2025-07-21 15:20: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