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北一名小贩在摆摊卖东西时,和一名顾客大娘唠起了家常,可没想到,他却突然下跪痛哭,哭着向大娘喊: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河北一个叫南张孟的村子,人均一亩薄地,不少还是盐碱地,种啥啥不成,日子过得死紧,村里人都盼着翻身,却谁也说不清路在哪。 那个年代,众人还以多子多福为好处,班国庆和贾书梅夫妇也是这么想的,几年下来,家里添了两男两女四个娃。 可多一张嘴就多一份开销,本就紧巴的家境,更是被孩子们的饭食压得喘不过气。 谁知,祸不单行,因为超生,夫妻俩不仅要面对上千元的罚款,还得有一个人去做结扎。 班国庆心疼刚生完孩子、身子虚弱的妻子,一咬牙,自己上了手术台。 他哪里想得到,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会给他的身体留下永久的损伤。 从那以后,他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垮,大夏天都得裹着棉衣,最后连地都下不了。 妻子贾书梅却是个硬气的女人。她从不在丈夫面前抱怨一句,反而安慰他,一家人只要在一块,比啥都强。 她一个人扛起了家里的所有重担,可是,命运并没有松手,三年后,病痛还是带走了班国庆。 丈夫走了,贾书梅看着四个孩子,只能擦干眼泪继续熬,好在,孩子们很懂事,早早辍了学,尤其是三儿子班银城,把母亲的每一份辛劳都刻在心里,盼着自己快快长大。 日子慢慢有了点起色,大女儿出嫁,男方给了笔彩礼,贾书梅用这钱盖了四间新房。 大儿子也进城打了工,每月往家寄钱,然而,就在这点希望刚冒头时,意外再次降临,贾书梅不见了。 那是1993年,贾书梅做完早饭就出了门,起初谁也没在意,直到中午,13岁的班银城和11岁的妹妹班银娥放羊回家,才发现自己母亲还没回来。 兄弟姐妹几个找到半夜,问遍了所有亲戚,也没人知道贾书梅的去向,妹妹急得直哭,班银城心里也慌得不行,却只能硬撑着安慰妹妹。 母亲一走,家就散了,大姐回了婆家,大哥外出打工养家,空荡荡的屋子里,只剩下班银城和妹妹相依为命。 正值寒冬,兄妹俩只能四处捡柴火取暖,家里的粮食很快吃光,饥饿成了最大的敌人。 大姐带他去县城治好了因思虑过度而模糊的眼睛,回家的路上,街边商店里飘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这首歌像一根针,瞬间刺破了他强撑的镇定。 班银城回到家,对着妹妹发誓,一定要找回他们的母亲,他打听到母亲有个姑姑住在武安市的山区,便把妹妹托付给姐姐,揣着从亲戚邻居那凑来的几十块钱,独自上路。 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心里怕得要死,一路紧紧捂着钱袋,饿了也不敢买吃的,就守在饭店门口,盼着好心人施舍点剩饭。 好在世上好人多,他竟也这么跌跌撞撞地到了地方,可惜,姑姑早已过世,一家人也搬走了。 可他没倒下,他觉得,母亲或许是嫌家里穷才走的,于是他化了名,开始漫无目的地打听。 他去过河南、山西等十几个省市,钱花光了就去砖厂打短工,老板看他年小力弱,一天只给两块钱。 他睡过大街,捡过垃圾,甚至饿到极致时去偷过地里的玉米,结果被村民发现,对方看他可怜,反而给了他几个馒头。 寻母的路又苦又长,他却从未想过放弃,一晃,班银城二十岁,家人看着他老大不小,一心只想找妈,觉得他“不正常”,便张罗着给他赶紧成家。 家人以为,成家后的他会安稳过日子,谁知,班银城心里那团火根本没熄,他给妻子和大哥留下一封信,又跑了。 大哥劝不住,只能由他去,甚至每月分出一半工资给他当路费,而他的妻子,无法忍受这样“疯狂”的丈夫,最终选择了离婚。 班银城心里有愧,却依然没有回头,为了方便打听消息,也为了糊口,他干脆当起了货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寻母的第十七个年头,他来到了石家庄的黄家湾村。 那天,他刚摆好摊,几个老太太围过来看东西,闲聊中,一个老太太询问起他是哪里人,老太太一听,竟然向他介绍起,他的老乡。 当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近时,班银城的心猛地一跳,他颤抖着问了几个问题,每一个答案都像钥匙一样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当他确认眼前这个人就是自己找了十七年的母亲时,这个饱经风霜的男人再也撑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嘶嘶力竭地喊道:娘! 母子相认,真相也浮出了水面,原来,当年是班银城的大伯,打着给贾书梅介绍工作的幌子,把她以2000元的价格卖给了黄家湾村一个60岁的老杨。 贾书梅不识字,又没路费,加上老杨对她还算可以,渐渐也就断了逃跑的念头。 如今班银城终于找到了他的母亲,一家人终于团聚,他的故事也被传开,感动了无数网友。 之后,他的人生也步入正轨,迎来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李新兰,李新兰一点也不嫌弃他穷,反而钦佩他的孝心和执着。
朋友两口子,去儿子家住了一个周,回来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在儿子家,两个面包,四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