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了,我不上985了!”湖南益阳,18岁高考考生考了物理类642分,超湖南一本线近200分,谁料,填报志愿时,他却放弃985选择北邮计算机专业,网友了解到他家里的情况后,感叹:寒门贵子呀! 湖南益阳的夏天,18岁的周糠顺正在伯父的早餐店里擦桌子,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的高考分数让这个总是安静的少年愣了一下。 642分,物理类,超过当地一本线近200分。 这样的分数,往年足够叩开中流985高校的大门,但在填报志愿时,他却在志愿表上郑重填上了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二个志愿是西部的一所211高校。 这个选择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 有人觉得可惜,说这样的分数去复旦、交大多好,北邮虽然计算机专业强,但平台和985比还是有差距。 也有人说他短视,为了早点挣钱连名校光环都不要了。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决定背后藏着一个家庭沉甸甸的重量。 周糠顺的家在农村,日子过得很紧巴。 父亲早年打工时摔断了腿,走路一瘸一拐,靠着在村里做保洁挣点生活费,母亲常年生病,药罐子从没离过手,一年光医药费就得好几万。 家里最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台用了很多年的旧电视机。 十年前,8岁的周糠顺在学校被撞断了肠,十万块的手术费像座大山压得这个家喘不过气。 是村里的老校长写了封求助信,社会上的好心人你一百我五十地凑钱,才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父亲当时把每个捐款人的名字和金额都一笔一划抄在本子上,告诉儿子要记住这些恩,将来有机会一定要还。 从那以后,周糠顺就比同龄孩子懂事很多。 初中开始,他就寄住在伯父家。伯父开了家早餐店,每天凌晨四点就得起来揉面、炸油条,挣的钱要同时顾着两个家。 伯父不管刮风下雨都送他上学,伯母帮他洗衣做饭,堂姐还经常给他讲题。 他知道伯父伯母不容易,教辅书都是借同学的,补习班一次没去过,就怕多花家里一分钱。 高中三年,为了省车费和时间,他一直住校,连春节都留在空荡荡的宿舍里刷题。 成绩常年在年级前十,查分那天看到642分的结果,他也只是淡淡说了句“跟模考差不多”。 填报志愿时,亲戚们都劝他报985的计算机或人工智能专业,说这些学校名气大、平台好。 但周糠顺心里有本更实在的账:北邮计算机专业就业率高,毕业生进大厂的平均时间比很多985高校要短一年,起薪也稳定。 他算过,父母一年的医药费,差不多是伯父早餐店八个月的净利润,也是他如果去普通学校勤工俭学收入的三倍。 对他来说,父母的药不能停,家里等不起他读完985再慢慢找工作。 后来有好心人听说了他的情况,想给他捐钱,累计超过十万块,但都被他婉拒了。 他说应该把钱给更需要的人,自己能打工挣钱。 如今,他申请了助学贷款,教育局说学费不用愁,这个暑假他还接了四份家教,打算靠自己挣生活费。 周糠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寒门贵子最动人的模样。 他们生长在并不富裕的环境里,却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反而早早学会了体谅家人、铭记恩情。 周糠顺放弃985的光环选择尽快承担家庭责任,这样的选择背后,是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担当。 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环境里,他们没有抱怨,而是用努力改变现状。 面对诱惑和选择时,他们把家人和恩情放在首位,这样的清醒和坚守,比任何名校光环都更有力量。 寒门贵子的可贵,从来不是单纯的高分,而是在困境中依然挺直的脊梁,是在现实面前始终不忘责任的初心。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真正的成长,从来不只看飞得有多高,更要看能不能为家人遮风挡雨,能不能对生活的善意有所回应。
“来不及了,我不上985了!”湖南益阳,18岁高考考生考了物理类642分,超湖南
红尘里面看
2025-07-22 12:19:27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