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说:“有钱就牛?中国14亿人口,从来就不缺人才,全送到美国了,怎么跟美国竞争?”美国《纽约时报》也曾放话:美国科技壮大的秘密武器是“中国人才”! 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启动对华贸易战以来,美国在多个领域实施了全面的遏制政策,特别是在经济、外贸、金融和科技方面,这一策略的目标是削弱中国的崛起与全球竞争力。其中,人才遏制计划成为其核心内容之一。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推出了名为“中国行动计划”的计划,声称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中国通过“学术间谍”手段窃取美国科技。计划在实施后,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尤其是在学术界和科研领域。 “中国行动计划”最初由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推出,旨在加强对中国科研人员和中国背景的学术合作的监控。具体来说,该计划要求美国国内94个科研项目涉及的地区,每年必须提出至少一至两起与中国相关的“学术间谍”案件,且这一规定并非依照具体的司法调查需要来执行,而是硬性规定。这意味着,相关机构和地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也被要求不断加大对中国相关科研人员的审查力度。 这种措施无疑给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以及与中国有过合作的美国科学家带来了巨大压力。大批华裔学者、尤其是那些在美国顶尖大学从事科研的人员,陷入了调查与询问之中。许多科学家的职业生涯因此受到影响,有的被中断,有的甚至被迫离开美国。根据报道,“中国行动计划”在实施的最初几年,已经对1300多名“终身教授或终身助理教授”展开了调查,其中一部分人甚至被公开指控为“学术间谍”。这一切使得华裔学者群体感到被边缘化,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声誉被质疑,许多人不仅要面对职业上的困境,还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 事实上,尽管美国政府的这一计划声称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但其背后的做法却往往显得过于宽泛与笼统。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这种以“防范学术间谍”为名的调查,实际上是在用过度的行政手段限制科研自由和国际合作。中国与美国的学术合作长期以来是全球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在这种高度政治化的氛围中,许多本应促进科研与知识分享的合作被误解为威胁和间谍活动。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对这一计划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调整与审查,但中国行动计划的影响依然深远。尽管拜登政府提出过对调查程序的修改,但对于中国学者的审查和限制依然没有彻底消除。数据显示,至2021年,至少有150名华裔学者被公开调查,其中24人面临刑事指控。很多原本无辜的科学家不仅面临法律指控,还可能会因此失去他们的职业生涯和学术地位。 然而其实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人才竞争就已经由来已久。台积电掌门人张忠谋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从来不缺人才,但如果优秀人才都流失到了美国,中国又怎能在未来的科技竞赛中赢得先机?事实上,美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华裔科学家功不可没。 纵观美国芯片产业,华人的身影无处不在。黄仁勋、苏姿丰等顶尖华裔工程师,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勤勉,主导着从芯片设计到制程工艺等关键领域的研发。他们大多出生在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但求学、就业乃至定居都选择了美国。 人才外流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重大隐忧。为了遏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进步,美国不惜祭出芯片"卡脖子"的杀手锏。然而,正如张忠谋所言,问题的关键不在美方的技术封锁,而在于中国本土人才的大量流失。如果海外高端人才不能回流,中国芯片产业就难以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外方垄断的战略目标。 在利益和压力的双重夹击下,越来越多怀揣家国情怀的"新华侨"选择了回归故土、报效祖国。他们或身处芯片研发一线,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作出贡献;或身处教育战线,为培养中国新一代科技英才呕心沥血。无论身在何方,爱国之心始终如一。正如留美博士李柘远所言:"我是中国人!"这朴素的情感,将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说:“有钱就牛?中国14亿人口,从来就不缺人才,全送到美国
虎虎聊娱乐
2025-07-22 14:00:1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