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敢扣押我们的人,我们也可以!7月17日,富国银行的一位美籍华裔高管在中国被限制出境,富国银行立刻叫停了所有员工来中国的出差计划,这可不是什么误会,而是一场中美之间的"对等回应",既然美国动不动就扣留中国企业高管,那中国自然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还击。 据外媒报道,这位高管是富国银行在亚洲的重要负责人,突然被限制离开中国,具体原因还没官方说法,但很可能和"配合调查"有关,类似的事情在国际上并不少见: 2013年,法国阿尔斯通的一名高管皮耶鲁齐因涉嫌违反美国法律在纽约被捕,随后该公司被迫将其核心能源业务出售给美国通用电气,2021年,汇丰银行一名中国籍高管在英国被警方扣留,理由同样是要求其配合相关调查。 中国这几年也出台了《反外国制裁法》,明确表示如果外国无理打压中国企业或个人,中国完全可以对等反制,这次富国银行高管被限制出境,可能就是这种反制的体现。 富国银行可不是什么"小白兔",它曾经因为乱开账户、欺诈客户被美国罚了上百亿美元,所以对风险特别敏感,这次高管一出事,它立刻暂停所有员工来华,不是因为"抗议",而是怕更多人被牵连。 金融行业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如果高管随时可能被限制出境,那以后谁还敢来中国做生意? 2022年,德勤中国因为审计问题被美国调查,当时很多投行都不敢碰中概股,现在轮到美国银行紧张了,它们也得重新想想在中国的风险。 表面看这是"你扣我的人,我也扣你的人"的对抗,但双方手段存在本质差异,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及全球金融体系,迫使瑞士、德国等国的银行配合其制裁,中国则依托庞大市场规模和完整产业链,通过限制企业市场准入使其承受重大损失。 所以,美国喜欢直接抓人,中国更倾向于用规则反制,比如去年中国修订《反间谍法》后,几家美国咨询公司就被查了,这次限制富国银行高管,可能只是开始。 事情发生后,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也在悄悄调整员工来华政策,但它们不会像富国银行那么激进,因为中国市场对它们太重要了: 富国银行在中国的业务不多,只占全球收入的5%不到,但像汇丰、渣打这样的银行,主要利润都来自亚洲,它们不可能轻易放弃中国市场。 所以,别的银行可能会更谨慎,但不会完全切断和中国的联系,这件事说明,全球化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国际生意越来越受政治影响,企业和个人都得适应新的规则: 以前跨国企业的高管满世界飞,现在可能得掂量掂量——万一去了某个国家被扣下怎么办?以后公司可能得给高管做"风险评估",甚至减少不必要的跨国出差。 中美法律差异很大,美国喜欢用"认罪换轻罚"那一套,中国更看重程序正义,企业得找真正懂行的人来应对,不能光靠外国律师。 特斯拉为什么敢在中国扩大投资?因为中国市场太重要了,只要有利可图,企业就不会轻易退出,所以,真正决定博弈结果的,还是经济实力。 富国银行这件事,短期看是个风波,长期看却是一个趋势——未来的国际商业,就是在"戴着镣铐跳舞",谁更懂规则,谁能平衡好风险,谁就能活到最后。
富国银行急了,想“施压捞人”,宣布暂停所有员工赴华差旅,但被我外交部狠狠打脸!
【18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