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终俄罗斯还是吞并了乌克兰,联合国会承认吗? 联合国承不承认俄罗斯吞并乌克兰,本质上其实就是看大国们愿不愿意点头,按照联合国宪章的游戏规则,承认新国家或新政府需要安理会推荐和联大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而五常手里攥着否决权这张王牌。 当年克里米亚入俄时,联合国大会100多个国家投票反对,但安理会的决议被俄罗斯一票否决,最终结果就是联大吵架,安理会沉默,这种机制设计本身就把钥匙交给了大国——即便全世界都反对,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不同意,任何决议都只能卡在安理会的喉咙里。 更直白地说,联合国的承认本质上是程序盖章,要让联合国接纳吞并后的乌克兰作为俄罗斯的一部分,要么修改乌克兰的代表权,要么让俄罗斯以新国家身份申请加入,但这两条路都需要安理会点头。 比如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时,正是因为得到了五常中多数支持,才打破了美国的阻挠,反过来,俄罗斯若想让联合国承认吞并,必须让其他常任理事国保持沉默或支持,像2025年安理会涉乌决议,中俄美等10国赞成,欧洲国家弃权,就已经显示出大国间的微妙平衡。 从历史案例看,吞并后的国际承认往往取决于大国博弈而非法律条文,印度1975年吞并锡金时,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度尊重锡金独立,但印度直接无视,最终锡金成为印度一个邦,而联合国至今未正式承认这一事实。 同样,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定居点政策被国际法院多次裁定为非法,但美国等国家仍选择支持以色列,联合国的决议沦为政治表演,这说明当大国利益与国际法冲突时,前者往往占据上风。 回到乌克兰问题,俄罗斯若完成吞并,首先会在安理会否决任何谴责决议,就像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一样,其他国家即便在联大发起谴责,也无法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决议,更关键的是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推动和平协议而妥协,可能默认俄罗斯的控制。 例如2025年有消息称,美国可能考虑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以换取停火,这种交易思维正是大国政治的典型逻辑。 当然,联合国机制并非完全无力,联大可以通过决议谴责吞并行为,国际法院也能裁定吞并非法,但这些都缺乏强制执行力,最终承认与否取决于大国是否愿意为程序正义付出政治代价。 如果俄罗斯能通过能源、地缘等筹码拉拢足够多的国家,甚至让欧洲国家默认现状,联合国承认并非不可能,毕竟当年南非种族隔离政权长期占据联合国席位,直到国际压力彻底改变大国共识。 说到底,联合国是大国俱乐部,不是道德法庭,承认机制的本质是大国利益的算术题,当支持承认的国家数量和影响力超过反对者时,程序自然会启动,乌克兰若被吞并,联合国是否承认,不过是大国们在安理会会议室里的一场交易,与公理无关,与利益有关。
如果最终俄罗斯还是吞并了乌克兰,联合国会承认吗? 联合国承不承认俄罗斯吞并乌克兰
世界聚焦点
2025-07-23 10:17: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