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送特朗普投名状,93架无人机袭击莫斯科,普京一句话回应。
战场上打得越是激烈,谈判桌上的动作就越是耐人寻味,当93架无人机划过莫斯科的天空时,这早已不只是单纯的军事行动。
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表演”,一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展示实力与决心的举动。
可这份用火焰和碎片写下的“答卷”,究竟是通向和平的通行证,还是只会让战火越烧越旺?
一切要从特朗普那个直接的问题说起,最近他对普京的态度悄悄发生了变化,不仅同意支援乌克兰,甚至直接问泽连斯基,如果给你“爱国者”导弹,你敢不敢用它打莫斯科?
泽连斯基当时表示,只要给我装备,我就能打到莫斯科,很多人当时还以为这只是乌克兰争取支持的漂亮话。
没想到7月20日,泽连斯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93架无人机的大规模空袭,虽然大部分被俄军拦截,但也成功在莫斯科西北方向的泽列诺格勒市引发了火灾,并导致首都所有机场一度停飞。
面对家门口的骚扰,俄罗斯的反击同样强硬,俄国防部通报,仅在20日和21日两天,就分别击落了172架和117架乌克兰无人机。
莫斯科上空的无人机攻防战已经成了常态,机场混乱、航班延误,俄罗斯腹地再无绝对安全的地方。
作为回应,俄军也在20日晚上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出动了超过400架无人机和24枚导弹。
就在双方的军事行动不断升级的同时,新一轮和谈的消息也如期而至,俄新社透露,第三轮谈判将于7月2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
有趣的是,这种“边打边谈”的方式几乎成了惯例,无论是第二轮还是即将进行的第三轮谈判,双方都默契地在谈判前大打出手,仿佛想用战场上的优势为谈判桌上增加筹码。
从表面来看,乌克兰对谈判的目标很明确,新上任的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提议会面,希望讨论战俘交换与停火。
泽连斯基也希望能借由谈判实现“真正持久的和平”,并公开表示,真正有效的谈判只能在最高层进行——矛头直指普京本人。
但俄罗斯的态度却显得截然不同,尽管普京和土耳其总统讨论过恢复谈判,但他本人始终不愿意和泽连斯基直接见面。
毕竟普京之前一直称泽连斯基是“非法总统”,如果以平等身份会谈,等于承认其合法性。
更有意思的是,俄方派出的谈判代表,前两轮以及克里姆林宫所说的第三轮谈判,俄方代表团负责人一直是负责文化事务的总统助理梅津斯基。
让一位文化官员去谈停火,这在外界看来多少有点讽刺,也反映出他们诚意不足。
如果真想谈出结果,代表团负责人至少也该是外长拉夫罗夫或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这样的实权人物。
基于这一点,即便第三轮谈判如期举行,结果恐怕也难有突破,除了在战俘交换这类人道主义问题上可能达成一些共识,在关键的停火问题上,僵局大概率还会持续。
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真正让普京在意的,或许从来都不是泽连斯基,而是背后的美国。
特朗普态度的转变及其设定的50天和谈期限,让局势变得更加微妙。
特朗普曾抱怨,他以为两个月前就能和普京谈妥,结果刚谈完,俄罗斯的导弹就飞向了基辅,这让他决定不再空谈,转而考虑经济制裁。
面对这种压力,以及乌克兰无人机对莫斯科的持续袭击,普京的回应意味深长,他通过克里姆林宫发声:“美国和俄罗斯的会谈势在必行,目前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乌克兰最大的军援国,美国的利益是绕不过去的坎,普京想跳过基辅,直接与华盛顿的“大佬”对话,克里姆林宫甚至放出风声,不排除普京与特朗普会晤并达成重要协议的可能。
说到底,俄乌冲突已经演变成一场军事升级与外交喊话交织的复杂局面,战场上的无人机与导弹是双方展示决心的工具,而谈判桌更像是一个各显姿态的舞台。
俄罗斯希望通过外交解决问题,但前提是满足自己的要求,乌克兰则用战绩证明自己有资格与强者对话。
双方都展现出“还能打下去”的姿态,这恰恰说明,达成真正和谈的时机远未成熟。
特朗普设定的50天倒计时滴答作响,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冲突与谈判的螺旋式博弈,恐怕只会愈演愈烈。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