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刚制裁中资银行,就被一记重拳打懵:中方这次怎么不“惯着”自己了?
就在冯德莱恩和科斯塔两位巨头准备访华的节骨眼上,欧盟突然甩出第18轮对俄制裁,罕见地把两家中资银行列入清单,理由是所谓“涉俄问题”。
这波操作直接把中欧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也让全世界看了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闹剧”。
被制裁的两家银行,一家在黑龙江绥芬河,一家在黑河,都是妥妥的地方小银行,主要业务就是给中俄边境的农产品贸易、能源结算当个“钱袋子”。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这两家银行的交易额撑死了占中俄贸易总量的0.3%,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可欧盟愣是给扣上“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的帽子,这就好比邻居家丢了钱包,非说你家孩子偷的,证据呢?
不好意思,没有。
消息一出来,中方直接三连击: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第一时间表态,“中俄正常合作不容干涉”;驻欧盟使团发言人更是措辞严厉,称欧盟此举“性质和影响极为恶劣”。
商务部紧跟着补刀,强调欧盟做法“严重负面影响中欧经贸关系”。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欧盟直接被打懵了——以前中方都是“抗议+交涉”,这次怎么直接动真格了?
其实,欧盟这波操作背后,藏着三个“司马昭之心”。
其一,美国在背后使劲儿拱火。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就一直想拉中国“下水”,这次欧盟突然制裁中资银行,明眼人都能看出是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
其二,冯德莱恩想在访华前立威。
这位欧盟委员会主席最近日子不好过,她推动的2万亿欧元预算案被德国一票否决,国内支持率暴跌,急需找个“软柿子”捏捏,找回点存在感。
其三,欧盟内部“窝里斗”。
斯洛伐克等国早就反对对俄制裁,这次把中国拉进来,更是让欧盟内部裂痕加深。
不过,欧盟显然低估了中方的反制决心。
就在制裁宣布后不到24小时,中方就放出大招:加强战略矿产走私打击,对稀土出口实施“全链条管控”。
这招直接戳中欧盟的软肋,全球98%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而欧盟的新能源汽车、军工产业都离不开稀土。
消息一出,大众、宝马等车企瞬间慌了神,纷纷向欧盟施压。
更绝的是,中方还暗示可能对欧盟白兰地、奢侈品加征关税,直击法国LVMH等巨头的命门。
更让欧盟尴尬的是,冯德莱恩访华的行程已经箭在弦上。
这边刚制裁中国企业,那边就厚着脸皮来谈合作,这脸打得啪啪响。
有外媒爆料,冯德莱恩此行主要想谈两件事:一是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二是希望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劝劝俄罗斯”。
可中方早就亮明态度:稀土管控是主权行为,符合国际惯例;俄乌问题,中方一贯劝和促谈,绝不当“传声筒”。
这出戏看到这儿,明眼人都能看出欧盟的困境。
一边是美国的关税大棒悬在头顶,8月1日就要加征30%关税;另一边是中国的稀土“杀手锏”捏在手里,随时能让欧盟工业停摆。
更要命的是,欧盟内部四分五裂,德国、法国想和中国合作,波兰、立陶宛却一门心思跟着美国走。
这种情况下,冯德莱恩的访华之旅,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说到底,欧盟这波制裁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两家中资银行毫发无损,反倒是欧盟企业叫苦连天。
更讽刺的是,就在制裁宣布前三天,中国刚解除对欧洲议会议员包瑞翰的制裁,释放善意。
可欧盟却用制裁回应,这种“给脸不要脸”的操作,彻底寒了中国的心。
现在,欧盟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要么继续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就是稀土断供、关税加身,工业竞争力暴跌;要么悬崖勒马,撤销制裁,和中国重新谈合作。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冯德莱恩似乎还没认清现实,还在幻想着“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可现实是,中国早就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这次的反制只是个开始,要是欧盟继续玩火,后果自负。
这场“制裁与反制”的博弈,本质上是一场实力的较量。
中国手里握着稀土、市场两张王牌,而欧盟却在美中之间摇摆不定。
冯德莱恩的访华之旅,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求救”。
但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合作可以,但得拿出诚意;想施压?
门都没有。
欧盟要是再看不清形势,继续跟着美国瞎折腾,最终只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你觉得欧盟会如何应对这次危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