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叛变,打死3名新四军战士后,带着600多人投靠日军,有人建议杀了他,粟裕却说:“谁也不许动他!” 消息传来,整个苏中抗日根据地炸了锅。汤景延是谁?他可不是无名之辈。他履历相当精彩,早年是国民党的人,在如皋县党部当过监察员,后来因为看不惯国民党的腐败,愤然出走。 抗战爆发后,他又在各种地方武装里摸爬滚打,当过少校团副、中校营长,跟国民党、伪军甚至日军的头头脑脑都有过交情。 这样一个人,1940年投奔新四军,凭着战功和能力,当上了通海自卫团的团长,还在1942年入了党。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浓眉大眼的革命干部,转眼就成了人人唾骂的汉奸? 根据地里,群情激愤。战士们想不通,前线的同志们在流血牺牲,他汤景延凭什么带着一个团投敌?“杀了他!”“清理门户!”的呼声此起彼伏。 然而,面对滔滔舆情,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的粟裕,却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达了命令:“谁也不许动他!” 粟裕当然知道,汤景延这一叛变,对部队士气是多大的打击。但他更清楚,这背后是一盘关乎整个苏中根据地生死存亡的大棋。 1943年初,日军调集重兵,对苏中南通、海门一带发起了堪称铁壁合围的清乡行动。敌我兵力对比高达五比一,硬碰硬,我军这点家底根本不够看。 可一旦撤退,长江沿岸这块战略要地就彻底丢了,江南江北的联系将被斩断。打不赢,又不能退,怎么办? 就在这节骨眼上,汤景延这个复杂的棋子,自己送上了门。他向组织报告,说有日伪特务正利用旧关系拉拢他归顺。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在粟裕等人的脑海中迅速成型,将计就计,让汤景延带着他的汤团,成建制地投降,打入敌人内部,从敌人肚子里反清乡!这便是后来震惊敌我的汤团行动。 为了让这场戏演得逼真,我方做了周密的部署。那被打死的三名新四军战士,实际上是早就查明的汉奸特务,借此机会予以清除,同时为汤景延的叛变献上投名状。 就这样,汤景延顶着千夫所指,带着600多名同样背负着叛徒骂名的战士,踏上了一条九死一生的潜伏之路。 为了活下去,为了完成任务,汤景延开始了他的表演。他摇身一变,成了个贪财好色、沉迷享乐的伪军头目。 他公开在南通、海门等地设立汤公馆,终日麻将声不断,俨然一副彻底堕落的模样。日伪高层对他十分满意,汪伪政府的警政部长李士群还亲自召见他,授予少将衔,妄图彻底拉拢。 但在这层伪装之下,汤景延利用敌人对他的信任,开办了一家名为协记商行的贸易公司。明面上,这是他为部队搞给养、自己捞油水的工具。暗地里,这家商行却成了我军的地下输血管。 日伪的清乡部署、兵力调动等核心情报,被他一张张送到了粟裕的案头,让新四军总能料敌先机,打得日伪晕头转向。 这场潜伏持续了167天。期间,汤景延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有一次,日军师团长小林信男怀疑他的忠诚,竟将他秘密带到乱葬岗,用假枪毙来试探他。 当子弹呼啸着从耳边飞过时,汤景延内心惊涛骇浪,但他明白,此刻一旦喊出革命口号,暴露身份,整个计划和600多名同志的性命就全完了。他最终以惊人的毅力挺了过来,反而赢得了敌人更深的信任。 1943年9月29日,反清乡斗争大局已定。粟裕一声令下,汤团收网。随着一声令下,分散各处的汤团同时起义,一夜之间拔掉十多个据点,全团官兵毫发无损,凯旋归建。 当这支“叛军”重回根据地时,真相大白,所有的误解都化为了最崇高的敬意。 抗战胜利后,汤景延被任命为华中军区海防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刻的1948年,他再受重任,被任命为苏浙边区游击纵队政委兼副司令员,率精干小队南下,准备在浙西开辟根据地,配合大军渡江。 不幸的是,由于情报泄露,这支仅有65人的队伍在上海青浦陷入数千敌军重围。经过8小时血战,汤景延受伤被俘。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 他对同狱的革命者王孝和说:“革命是一定要流血的。我们就是在上海快要插上红旗前流血的人,这是光荣的。” 1948年5月14日,上海解放前夕,汤景延在江湾刑场英勇就义,年仅44岁。
1949年1月10日,在突围无果后,杜聿明兵团一众要员基本成为解放军的俘虏。只是
【8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