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渡江战役的紧要关头,国军将领戴戎光在江阴要塞总台指挥所里下令开炮,结果炮弹全带着保险栓,打得比过年放鞭炮还热闹。
戴戎光气急败坏地叫嚷:“你们这打的是欢迎的礼炮吗?”
后来他被俘才知道,自己认为固若金汤的要塞,军官中除寥寥几人外,都是地下党!
江阴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江流到这儿突然变窄,两岸炮台的火力能交叉封锁江面。
蒋介石在这儿砸下血本,光是德国进口的150毫米重炮就装了二十多门,号称“东方马奇诺”。
守将戴戎光拍着胸脯保证:“共军除非插翅膀飞过来!”
可老蒋万万没想到,他眼里“铁桶般”的要塞,早被地下党渗透成了筛子。
要塞炮兵总台长唐秉琳、守备大队长吴广文,甚至连戴戎光的勤务兵,全是地下党。
他们暗中调转炮口射界,把弹药库的引信全拆了,就等着关键时刻给国民党“送大礼”。
4月21日晚,渡江战役总攻开始。
戴戎光在指挥所里扯着嗓子喊“开炮”,结果炮弹飞出去全成了哑巴。
这位黄埔军校毕业的将军当场懵了,抄起电话骂兵工厂“造的都是什么破烂”,压根没怀疑身边人。
直到解放军冲进指挥部,他还冲着唐秉琳吼:“快调预备队!”
唐秉琳慢悠悠掏出手枪:“戴司令,预备队早起义了。”
后来查档案才知道,江阴要塞地下党足足经营了三年。
1946年就开始往要害部门安插同志,连戴戎光的任命都是地下党运作的结果。
他们故意让这个不懂炮战的步兵将领上位,就为更好控制要塞。
当年参与策反的王征明老人回忆:“我们甚至能决定国民党要塞军官的升迁,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更讽刺的是,江阴要塞失守后,蒋介石在日记里大骂戴戎光“无能”,却始终没搞明白,不是国军不努力,实在是解放军“偷家”技术太高明。
如今江阴要塞遗址还留着那些锈迹斑斑的重炮,游客们听着讲解员说“当年这些炮一响没响”,总会忍不住笑出声。
历史有时候比戏文还精彩。
国民党输掉江山,何止是军事失利?
人心向背才是真正的“保险栓”,就像那晚长江上的炮声,看似热闹,却注定炸不出个未来了。
你觉得这场“礼炮”战役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