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帮就对了!截止到今天,还没有收到中国直接参与了菲律宾洪灾救援工作。以往菲律宾每次遭遇自然灾害,我国基本上都有捐款捐物,从没要过回报。但自然灾害过后不久,菲律宾就会在南海,疯狂的挑事,对我们极其不友好,不断损害我国在南海的利益。 近期,菲律宾再次遭遇严重洪灾,百万民众流离失所,家园尽毁。 传统上来说,当一个邻居受到严重打击的时候,中国总是首先出手相助。 而这一次,面对菲律宾的水深火热,中国方面却显得异常沉默,至今未有明确的官方援助信号。 这种“按兵不动”并非冷血,而是对一份屡遭辜负的善意所做的重新审视。 回顾过去,中国对菲律宾的人道主义援助堪称持久且慷慨。 每当台风、地震等天灾来袭,中国几乎总是最先响应的国家之一。 援助清单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2022年棉兰老岛地震,中国提供了300万美元现金援助;台风“杜苏芮”过境,中方迅速调集价值2000万元的物资,装满大米、帐篷、药品的货轮连夜送达。 此外,还有价值8700万元的药品、上万顶帐篷、数百吨化肥和饮用水等。 中方甚至曾派出医疗船,在当地免费实施了上千台手术,分文未取。 这些援助,始终本着帮助邻国渡过难关的单纯愿望。 而中国的友好态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反应。 援助的余温尚在,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动作却愈发频繁,上演了一幕幕令人费解的剧情。 2022年,前脚刚收下援助,后脚就与美国签署新的军事协议,允许美军扩建其在菲基地。 到了2023年,中国的援助物资还未完全分发,菲方船只就开始在仁爱礁和黄岩岛频繁挑衅。 事情的性质在2024年发生了进一步变化。 六月,菲律宾的补给船不但企图将建筑材料非法运往仁爱礁“坐滩”,而且还被查出携带美式AR-15自动步枪。 在中国海警依法登临检查后,菲方人员不仅用枪指向中国执法人员,事后还反咬一口,污蔑中方侵犯其尊严,并要求赔偿和归还被缴获的枪支。 更有甚者,双方刚就运补“新模式”达成谅解,菲方转头就撕毁协议,在8月一个月内三次派船冲闯仙宾礁和仁爱礁,甚至故意制造碰撞,导致中国海警艇受损。 更重要的是,菲律宾正在积极地引进国外的军力。 美国于2024年四月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部署到菲律宾的吕宋岛,它的射程足够涵盖中国的东南海岸。 此举无疑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而菲方还计划在2025年引进第二套。 菲总统马科斯也频频出访美日,积极推动与美日澳加等国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 甚至菲律宾的卡加延省省长曼巴也曾公开宣称,美国军队的存在只不过是把菲律宾拖入了一个更强大的国家的战争中。 面对这种一边接受援助、一边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做法,中国在此次洪灾中的策略调整,也就不难理解了。 始于7月22日的这场灾难已造成巨大损失,但中国的官方援助至今没有消息。 说到底,国际关系并不是一种施舍,更多的是一种公平和互惠。 古话说“升米恩,斗米仇”,无条件的善意有时并不能换来感恩,反而可能被视为理所当然。 对于一个总想在南海浑水摸鱼的邻居,一味的施恩,不如让他们自己冷静思考,到底是修桥铺路、改善民生更重要,还是扩建军事基地、充当他国棋子更划算。 这种反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杂交小麦技术被写进对方的教科书;中国帮助非洲,马达加斯加将杂交水稻印在了本国货币上。 这才是善意应有的回响。而菲律宾的做法,则让援助的意义变得复杂。 中国人民始终坚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坚定原则。 于国际交往和国家发展进程里,秉持以和为贵、以善为本的理念。 但仁慈与忍耐并非无原则的退让,而是有着明确的边界与限度。 此次的沉默,正是清晰地传递一个信号:有些道理,不尝到切身之痛是记不住的。 这是友情,而不是责任。当善意被反复透支,换来的自然是审慎和沉默。
不帮就对了!截止到今天,还没有收到中国直接参与了菲律宾洪灾救援工作。以往菲律宾每
经略简料
2025-07-25 12:16: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