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以后不要钱!并且看现在的趋势,我们已经赌赢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如今在中国,乘坐高铁出行已成为数亿人的日常。
早上出发,晚上就能跨越千里回到家中,这种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得益于遍布全国的高速铁路网。
人们早已习惯了中国高铁的速度与舒适,但在这习以为常的背后,是中国在交通发展战略上深思熟虑的选择。
中国高铁以其“又快又稳”闻名于世。
列车疾驰如飞,小桌板上的水杯却极少晃动。
复兴号上硬币竖立不倒的传奇,在时速350公里的“陆地飞行”中成为现实,这份稳定性堪称世界铁路技术的标杆。
支撑这份速度与舒适的,是一系列自主核心技术。
流线型的长车头设计有效降低空气阻力。
精密的转向架系统通过轴箱弹性定位和空气弹簧技术,确保高速行驶的平稳性和爬坡能力。
500米长的无缝钢轨铺设精度控制在0.2毫米内,为平稳运行奠定基础。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惊人的4.8万公里。
这张覆盖全国的高铁网络,如同为中国的版图铺设了发达的“血管系统”,将各省市紧密连接。
在京沪、京广等主干线上,复兴号常态化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展现着“中国速度”的硬实力。
自2012年底以来,高铁营业里程实现了近400%的增长,圆了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铁路强国梦。
“八纵八横”高铁网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腾飞。
面对全球廉价航空的发展趋势,有人疑问:为何中国不大力发展低价航空替代高铁?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国情考量。
首先,中国拥有超大规模人口。
每年春运,数亿人次的大迁徙是任何国家都未曾面临的运输挑战。
单次春运客运量可达30亿人次。
高铁以其超大运量和高效组织能力,成为最优解。
相比之下,大型客机单次载客量仅数百人,运力差距显著。
其次,在便捷性上,高铁具有天然优势。
机场通常远离市中心,乘客需花费大量时间和交通成本前往。
而高铁站可建在城市核心区域或近郊,出行更为便捷。
高铁“门到门”的时间优势往往优于航空。
再者,战略自主权是关键。
虽然国产大飞机C919已取得进展,但产能尚在爬坡。
大规模发展廉价航空需大量进口波音或空客飞机,成本高昂且后期维护受制于人,存在“卡脖子”风险。
交通是国民经济命脉,过度依赖外国技术和装备风险巨大。
中国高铁技术已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产业链完整,安全可靠。
从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看,高铁也更具优势。
航空运输高度依赖燃油,价格波动大且长期看涨。
历史上油价飙升曾多次重创全球航空业。
高铁则主要依靠电力驱动。
中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电网技术和特高压输电能力,电力供应稳定。
同时,中国正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高铁使用绿电比例不断提升,能源结构更清洁、可持续。
诚然,高铁建设前期投入巨大,大部分线路需要长期运营才能盈利。
但这属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普遍规律。
其价值不能仅用短期财务盈亏衡量。
高铁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长期经济效益巨大。
它显著缩短了区域时空距离,促进了人员、物资、信息的快速流动,有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和产业升级。
高铁站周边区域往往能迅速形成新的商业中心和居住区,带动土地增值和就业增长,这种“高铁经济”效应是机场难以比拟的。
高铁投资,是为国家长远发展筑基,其红利将惠及数代人。
因此,综合考虑超大规模人口运输需求、便捷性、战略安全、经济性、可持续性以及长远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选择将高铁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立足国情、着眼未来的战略抉择。
中国高铁的故事,是速度的故事,更是智慧与选择的故事。
无心
飞机污染太严重,每天抛洒在空中的燃油不知几何,二氧化碳更别说了。
用户16xxx63
中国高铁科技一流,大力发展,造福人类。以后还有胶囊高铁,时速1000公里/小时,速度超过民航飞机。广州到北京160分钟到达。
用户18xxx05
我是能不坐高铁就尽量不坐高铁,高铁票价比机票还贵,
独孤九剑 回复 07-26 16:27
我是刚好相反,能不坐飞机就尽量不坐飞机,飞机一出事则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