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企业已经公布,18家车企位列其中,另有17家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业上榜,还有鸿海精密工业、小米、立讯精密、阳光电源等或多或少与汽车业务密切相关的企业,汽车产业的权重还在不断增强。但上述企业的境遇并不相同,有的车企市占率和利润率双高,可谓实至名归,而有的车企则被质疑经营风险较高,有迅速滑落的风险。 18家整车车企领衔,中国汽车产业蒸蒸日上 深陷反内卷风潮的整车企业有18家进入财富中国500强,比亚迪、上汽、吉利和一汽4家位列前50,北汽、奇瑞、广汽、东风4家位列50-100区间,头部车企显然规模占优。长城、赛力斯、理想3家位列100-200区间,传统势力与新锐力量同行;重汽、蔚来2家位列200-300区间,江淮、小鹏、江铃、宇通4家位列300-400区间,细分赛道更加多元;今年表现出色的零跑独自处在400-500区间。 18家车企呈典型的梯队状或者说是雁阵状,很好的带动了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宁德时代、万向、福耀玻璃、中创新航等为代表的1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深度受益,中升和永达两家汽车零售领域企业的业绩也水涨船高。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汽车产业的三大央企——兵装集团、东风汽车和一汽,在2022-2024的任期考核里分别排在第24、第26和第15,业绩排名未能靠前,但充分发挥了“稳就业、促消费、强科研”的“压舱石”作用,今年年初传出随后落定的央企重组更是牵动各方心绪,也透出了我国在汽车产业持续深耕的决心与信心。 车企强与不强,销量高低和盈利能力是关键 仅以营收看,不少车企的排名呈上升态势。若以销量和盈利情况来看,部分车企理应取得高名次,甚至有的车企还将有进一步的跃升式发展,比如赛力斯;而部分车企明显遭遇挑战,比如蔚来,销量一度低于预期。 赛力斯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表现尤为出色,净利润相当可观,而蔚来则在统计时段内亏损严重,甚至是亏损10强里的唯一车企,与一系列房地产企业为伍。 今年以来各家车企的表现依然差距较大,比亚迪凭借供应链、三电技术和产品矩阵的综合优势实现领跑,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发起的销量反击,则让部分新能源车企销量出现较大起伏。 海外市场再次成为各家车企竞争的变量,比亚迪在多个区域市场销量稳增,其他新能源车企表现不一。在各家最为看重的欧洲市场,比亚迪是中国军团里近乎一家独大的存在,只有小鹏和零跑跟上了步伐。 总体来看,团队扩容、新品迭出的中国车企已经成为欧洲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新玩家。不只是欧洲本土车企受到冲击,对电动化转型敏感度不够、兴致不高的日系车在多个区域市场受到较大影响。
给西方递刀子反刺中国汽车,这次不要让懂车帝跑了。外媒都开始造势了,说中国汽车辅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