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合作“见顶”?进出口金额双降,中国产品吸引力下滑

数据读城 2025-07-26 21:11:58

“俄罗斯地里的中国都要,中国生产的俄罗斯都要”的好日子已是过去式,从今年上半年中俄贸易情况来看,中俄相互需要、相互支撑的基本盘仍在,但双方贸易的结构性调整已经开始。 多重因素导致中俄贸易走低,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双降 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俄罗斯虽占上风但仍未完全掌控局面,此前的“越打越富”已被证实只是特殊时期的通胀虚增效应。今年以来俄罗斯经济明显降温,内需放缓、货币升值,最让俄罗斯难受的当属出口萎缩。 各方因素影响下,中俄贸易出现结构性调整,今年上半年中俄贸易总额同比下降9.1%、进出口金额双双下降,俄罗斯贸易顺差同比降低10%以上,双方供需的变化仍处于动态调整中。 从品类来看,俄罗斯和中国的出口产品逐渐微调。 俄罗斯仍以能源出口为基础,原油、天然气和煤炭占据7成出口份额,铜矿、木材和农产品为辅助。但全球性的能源价格下跌,中国的新能源替代加速及能源进口多元化布局等因素,都让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获利不及预期。今年以来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均同比下跌超过20%。 中国产品仍遍布俄罗斯消费者的衣食住行及电子消费品领域,但俄罗斯逐步发力的自主化生产,以及与欧美日韩企业的关系缓和、部分产品试探性重返,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只有机电产品相对表现坚挺,汽车对俄出口出现起伏,工业机器人对俄出口呈暴增态势。 农产品是中俄双方贸易的亮点之一,中国水果和蔬菜对俄出口同比增长30%以上,俄罗斯则在牛肉、小麦、玉米等品类加强对华出口。在乌克兰农产品对华出口稳增的情况下,俄罗斯并不愿居其之后。中国方面也对俄罗斯农产品抱以更多期待,于今年5月开放了俄罗斯24种植物源性中药材的进口通道。 双方协力、长期向好,避免陷入“难兄难弟一起走” 中俄贸易互补的基本盘始终存在,双方也在为此协力,中欧班列提速和能源新管理建设加速都是典型案例。 上半年的贸易总额下滑,一定程度上有俄罗斯卢布升值虚跌的影响,但9成中俄贸易以人民币或卢布结算的局面不会改变,美元折算金额虚低并不影响总体格局,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是大势所趋。 俄罗斯正在接受中国对其资源型产品的深度依赖逐渐降低的现实。其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需要中国的支持,据俄罗斯《2050年前能源战略规划》,其保持石油大国地位、大力提高天然气产量、加速开发北极能源等重点举措都需要中国方面的配合,中国企业生产的智能抽油机、模块化炼油装置、极地风电设备、油气管道智能监测系统等都是俄罗斯能源企业所需。 俄罗斯境内的中资企业已经从2021年时的1000余家,扩增至今年1季度时的9000余家,且9成为中小民营企业,活力尽显。俄罗斯电商平台上的中国卖家呈暴增态势。俄罗斯远东多个地区开始建设国际超前发展区,其中入驻最多的正是中国企业。总体来看,中俄双边贸易稳进中存在较大调整,中俄外贸企业想要获利需适时调整策略与品类。

0 阅读:1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