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开国中将梁兴初回乡探亲,村民们都表现的很热情,可是一铁铺老板娘却深感

墨色流年绘梦 2025-07-26 23:42:51

1962年,开国中将梁兴初回乡探亲,村民们都表现的很热情,可是一铁铺老板娘却深感不安,随后,她还连忙托人送去30块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梁兴初1913年出生在江西吉安青原区渼陂村,家里穷得叮当响,六个兄弟姐妹只活下他和一个哥哥。父亲是个篾匠,编竹篮子换点微薄收入,硬是攒钱送他去私塾念书。梁兴初9岁开始读书,背着粗布书袋,走几里山路去学《三字经》。可家里实在供不起,12岁父亲得了痢疾,治病花光了积蓄,他只好辍学,帮母亲干活,挑水劈柴,撑起家里的担子。 13岁,他被送去村里铁匠铺当学徒。铁匠铺老板心狠手辣,把学徒当牲口使,稍有差错就拳脚伺候。梁兴初每天起早贪黑,抡着大锤砸铁,三年下来,手掌磨出厚茧,身上伤痕累累。按行规,学徒出师时,师傅得给30块钱,算是辛苦费,也帮他们立脚开店。可老板看他家穷势弱,愣是把他扫地出门,一分钱没给。梁兴初攥紧拳头,咽下屈辱,决心闯出一条路。 1930年,红军路过吉安,18岁的梁兴初扛着扁担报名参军。他在战场上不要命地冲,几个月就当上班长。长征路上,他乔装潜入敌占区,偷来报纸,帮红军找到陕北落脚点,立了大功,得到毛泽东表扬,升为团长。他作战勇猛,人称“梁大牙”,抗战中屡立战功。解放战争时,他带兵南征北战,1949年当上第38军军长。抗美援朝的德川战役,他指挥部队打出威风,部队被誉为“万岁军”。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做到成都军区司令员,作风朴实,关心士兵,深受爱戴。 1962年夏天,梁兴初好不容易请到假,回渼陂村探亲。 消息传开,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乡亲们扶老携幼,挤在村口看他下车,争着跟他握手。他穿着绿色军装,肩章闪亮,笑容还是那么亲切,跟大家伙儿聊家常,村里摆开长桌,米酒红薯饼摆得满满当当。可村尾的铁匠铺却死气沉沉,大门紧锁,窗户钉死。老板娘王氏,五十多岁,瘦得像根柴,丈夫早年去世,店铺倒闭,她带着儿子苦熬日子。梁兴初回乡的消息让她坐立不安。她清楚记得,当年丈夫怎么苛待梁兴初,动不动就打骂,学徒期满还克扣30块工钱。如今梁兴初成了大人物,她怕他秋后算账,寝食难安。 第二天一早,王氏翻出家底,掏出30块钱,用旧花布包好,托邻居老李送到村公所。她拜托老李转告,这钱是当年的工钱,求将军宽恕。老李不明所以,拿着布包找到梁兴初。梁兴初正在跟村干部喝茶,拆开布包一看,皱了皱眉,听完来意,摆手让老李把钱退回去。他说自己回来是看乡亲的,不是翻旧账。他放下茶碗,披上军装,决定亲自去铁匠铺一趟。 傍晚时分,梁兴初敲开铁匠铺的门。王氏见到他,吓得退后一步,手里布巾掉在地上,儿子躲在她身后,拽着她衣角。王氏连连道歉,声音发抖,话都说不完整。梁兴初捡起布巾递还,示意他们坐下。他让人端来一桌饭菜,野菜、红薯、稀粥,摆在破旧木桌上。他夹了块红薯给王氏的儿子,招呼他们多吃,语气平和,说过去的事早就放下了,不会为难他们。他还叮嘱村干部,这母子俩日子不好过,村里得帮衬着点。饭后,他拍拍男孩的肩,鼓励他好好读书,临走时对王氏点点头,迈步离开。 梁兴初的宽容让王氏母子卸下重担。村干部按他的话,组织人修了王氏家的破屋,换上新瓦片,挡住漏雨。男孩得了助学金,背着新书包去上学,课余帮母亲干活。乡亲们也不再对王氏指指点点,逢年过节送点米面过去。梁兴初回京后,继续忙军务,指挥训练,关心部队建设,保持一贯的朴实作风。1985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2岁,留下清廉正直的名声。王氏的儿子刻苦读书,后来考上学校,成了村里少有的知识分子,常说梁将军的恩情一辈子忘不了。

0 阅读:63
墨色流年绘梦

墨色流年绘梦

墨色流年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