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星北1907年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在私塾里念书,家里书斋堆满古籍。他小时候就对科学感兴趣,青少年时期看到国家动荡,外敌入侵,让他下定决心学科技救国。1926年,他自费去美国求学,后来转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拿了物理和数学硕士。求学时,他的天分让爱因斯坦看中,21岁就当上研究助手,成为第一个和中国相关的学者跟这位大师合作。这段经历让他在物理界小有名气,可他没留在国外享福,1931年日本侵华一爆发,他就扔下一切回国了。 回国后,束星北先在浙江大学物理系教书,因为声音大、性格直,大家叫他“束大炮”。他教书不死板,注重实践,学生听课总觉得豁然开朗。他后来转到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又回浙大。抗日战争时,学校西迁,他跟着颠沛流离,还去重庆军令部做技术顾问。在那条件差劲的环境下,他用纸笔算出中国第一部雷达的设计,能探测10公里内目标,这让他得了“中国雷达之父”的名号。他教的学生里,有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和两弹一星功臣程开甲这些人。他性格太直,不爱拍马屁,经常因为学校管理的事跟领导顶牛,还在公开场合指正同行学术错误,得罪了不少人。1952年他去山东大学,继续搞物理和海洋研究,但人际关系更复杂了。 束星北就这样在医学院干了十几年脏活累活,直到1972年李政道回国,推动相关部门注意他的情况,他才慢慢脱离那些岗位。1978年,他调到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当研究员,搞海洋动力学研究,还带进修班。1979年,国家搞洲际导弹试验,需要算弹头落点时间,确保回收快不泄密。他72岁了,还用十几分钟列出公式,团队按他的计算,5分多钟就捞起来了。这事让他彻底平反,恢复了教授头衔,还当上几个学会的荣誉理事。 1981年,他继续参与学术工作,当山东物理学会和青岛分会的荣誉理事长,国家海洋局的委员。可惜1983年身体不行了,10月30日病逝世,享年76岁。他临终前说把遗体给青岛医学院捐了,用来研究医学。但医院忙着换届,半年后才想起来,遗体已经没法用了。两个学生就把他埋在学校操场双杠下面了。这辈子他贡献大,但晚年遭遇让人叹气。
束星北1907年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在私塾里念书,家里书斋堆满古籍。
历史趣闻社
2025-07-27 03:30: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