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们为什么怕毛泽东1933年,在北京便查出贪污650人,有的革命战士们没有被敌人的炮火所打倒,但却打不过敌人编织的糖衣炮弹,逐渐迷失在资本的世界中。毛泽东对此深恶痛绝。以至要严格打击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并后续展开了多次反腐运动。
1933年,北京街头暗流涌动,国民政府一查便揪出650个贪污分子,触目惊心。与此同时,远在江西苏区的毛泽东,却早已挥起反腐的铁拳,一声枪响震慑四方。曾经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有的抵挡住了敌人的炮火,却倒在了糖衣炮弹之下,迷失在资本的诱惑中。毛泽东对此恨得牙痒痒,决心用最硬的手段收拾这些害群之马。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主席。那时候,革命队伍里可不是铁板一块。外面有国民党围剿,内部还有人偷偷摸摸搞腐败。毛泽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要是放任腐败,红军和苏区迟早得完蛋。
1932年,苏区开始设检举箱,发动群众揪贪官。没多久,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就被群众举报了。这家伙仗着自己是老资格,贪污公款3000分(苏区货币),收贿赂300元,还操纵米粮交易赚了270元,甚至为了抢个戒指把人推下山崖。调查组查清事实后,谢步升被押到刑场,1932年5月9日,一枪毙命。消息传开,苏区上下拍手称快,贪官们心里开始打鼓。 紧接着,1933年12月,毛泽东下令:贪污500元以上,直接死刑。这可不是说着玩的,执行起来毫不手软。几年下来,苏区接连处决了好几个贪官,腐败风气被狠狠压住。那些想伸手的人,听到这政策,腿都软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仗打赢了,可腐败的问题又冒出来了。有些革命老将扛过了枪林弹雨,却扛不住金钱的诱惑。毛泽东看不下去,他说过,腐败是亡党亡国的大敌,绝不能姑息。
1951年,“三反运动”在全国铺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动静闹得特别大。最出名的就是刘青山的案子。这家伙是天津地委书记,战功赫赫,可新中国成立后,他伙同别人盗窃救济粮、治河款,总共贪了171亿元旧人民币(相当于现在17万多元)。更离谱的是,他还整天混迹风月场,生活糜烂得不行。 案子捅出来后,有人觉得刘青山有功劳,能不能网开一面。毛泽东听完汇报,沉默了一会儿,直接拍板:必须严惩。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和同伙张子善在河北保定被处决,连名字都没隐瞒,就是要杀鸡儆猴。这一下,全国的贪官都懵了。三反运动查下来,处决了42个贪污犯,撤职上万人,震慑力不是一般的大。 毛泽东的反腐不是一阵风,效果实打实看得见。苏区时期,反腐保住了红色政权;新中国成立后,三反运动让党风政风清爽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反腐思路——零容忍、靠群众、重纪律,成了后来反腐工作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