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红4师新上任的政委召开会议,师长到了以后,却被安排坐在台下,正当他纳闷时,政委竟当众批评他,师长怒了,当场就翻脸!这事儿看着突然,背后藏着不少故事。
1937 年 6 月,地点在陕北吴起镇。红 4 师师长卢冬生正在处理军务,警卫员跑进来报告:“师长,李政委让全师干部去开会,说有重要指示要讲。”
卢冬生刚从前线回来,还没歇口气。但他没多想,披上军装就往会场走。
卢冬生大步进了会场,一眼就觉得不对劲。往常师长坐的主席台位置空着,李井泉政委站在台前,正跟几个参谋小声说话。
他抬脚要上主席台台阶,李井泉突然抬头说:“卢师长,你到台下坐。”
卢冬生愣了一下。他扫了眼台下,卫生部长贺彪、团长黄新廷这些人都坐在下面,脸上表情不一样。
卢冬生是红二方面军的老人,从南昌起义就跟着贺龙打仗,从来没受过这种待遇。但他把火压了压,在后排找了个位置坐下。
李井泉开始讲话,开头还挺平和。没说几句,话锋突然变了:“红 4 师有严重的军阀主义作风!个别领导独断专行,不把政委制度当回事……”
他说这话时,眼睛扫过台下,最后盯在卢冬生身上。
会场里立刻有人小声议论。卢冬生觉得一股血往头上冲,“腾” 地站起来,扯开衣服,露出身上的伤疤。
他大声说:“我卢冬生 1927 年参加南昌起义,身上 17 处伤!这些伤就是我的党证!你说我搞军阀主义?”
会场一下子静得没声音,李井泉脸涨得通红,手指有点发抖。
卢冬生会发这么大火,不是没原因的。1927 年,他才 19 岁,在武汉街头碰到陈赓,从此走上革命路。
南昌起义时,他背着受伤的陈赓突围,子弹从耳边飞过去,他都没松手。
在湘鄂西苏区,他带着部队跟国民党军打转,曾三天三夜没合眼,凭着大刀砍出一条活路。
贺龙不止一次拍着他的肩膀说:“冬生啊,你这脾气得改改。”
卢冬生打仗厉害,立了不少功,但性格太直,常跟上级起冲突。
可他对战士们是真亲,长征时把自己的青稞面分给伤员,自己嚼树皮充饥。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是军阀主义?
李井泉这么做,跟 1936 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整风运动有关。中央觉得红二方面军长期自己打仗,纪律上有点松散。
就从红一方面军调了些干部过来加强领导。李井泉是陕北苏区的骨干,到红 4 师就是来整顿部队的。
会后,李井泉找到卢冬生说:“卢师长,我不是针对你个人。中央要加强政委制度,这是党的规矩。”
卢冬生根本听不进去,气呼呼地说:“规矩?我只知道战士们信我!” 两人吵了一架,矛盾彻底闹僵。
贺龙听说这事儿,亲自来调解。他对卢冬生说:“冬生啊,你得理解中央的难处。”
还当着大家的面检讨:“以前是我政治上跟不上,没及时纠正问题。”
但卢冬生铁了心,摘下军帽往桌上一摔:“这师长我不当了!”
1937 年 8 月,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红 4 师改成 120 师 358 旅。按说卢冬生该当旅长。
可因为这场风波,他不肯上任,非要去延安抗大学习。
在抗大课堂上,他第一次系统学政治理论,慢慢明白整风运动的意义。他在日记里写:“可能我真的错了。”
1939 年,卢冬生被派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在莫斯科的日子里,他常想起陕北的窑洞、贺龙的烟斗,还有红 4 师的战士们。
他给贺龙写信说:“等我学完回去,一定把部队带好。”
1945 年 12 月,哈尔滨天特别冷。卢冬生刚从苏联回来,担任松江军区司令员。
一天,他路过一家铺子,听见里面有女人哭。他冲进去,看见几个苏联士兵在欺负人。
卢冬生大喊:“住手!” 掏出枪来。
那些苏联士兵人多,居然也举了枪。
枪响了,这位打了一辈子仗的将军倒在血泊里,牺牲的时候才 37 岁。他口袋里,还揣着没寄给贺龙的信。
卢冬生牺牲后,全党都很震惊。毛泽东亲自为他写了挽联:“忠诚革命,英勇善战。”
凭他的资历和功劳,如果没那场会议冲突,1955 年授衔时很可能是大将。
但历史没有如果,他用命证明了自己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这场风波,能看出红军正规化过程中多不容易。
后来,李井泉成了四川省委书记,张宗逊被授上将军衔,他们在不同岗位上为新中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