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军人集体站队,中巴合体,莫迪听懂了吗? 7月底,巴基斯坦陆军总参谋长穆尼尔悄然访华,行程没有多余的铺排,但节奏异常紧凑:三场高层会谈,一次态度定调。 表面上是一次常规军方交流,实质上,是一场“区域态势重构”前的预演。穆尼尔不是外交部长,却代表了巴基斯坦这个国家最有实权的一条线——军队。对中方密集释放信号的,正是这支120万人、控制全国核心命脉的军事力量。 王毅、张又侠相继出面接见,不是礼节,是分量。 中方话说得很清楚:巴基斯坦仍然是周边外交优先方向,该支持的会支持,但前提是,咱们的人、咱们的项目、咱们的通道,必须安全。换句话说,不是谁喊“铁哥们”都可以白拿战略红利。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从来不是单向输出。 巴方回应也不含糊。穆尼尔几乎是用军队的身份做了承诺——不仅配合打击恐怖主义,还要主动保障中方人员与资产。这话要是出自民选政府嘴里,多少要打点折扣;但从巴军口中说出,基本就意味着这是军方定调。 穆尼尔来访,背后站着的,不只是一个军头,而是整个巴基斯坦军工、情报、战备、后勤的掌控系统。别忘了,在这个国家,军队才是稳定器,政坛是浮云,内阁是表面,军方才是地基。 所以这不是一次普通会晤,是一次站队声明。 而这份声明发出的时间点,也很微妙。 就在一周前,美国刚把“抵抗阵线”列为恐怖组织。这个组织正是4月那场炸死中方工程人员的袭击事件主谋。美方一手列恐,一手甩锅,表面是反恐,实则是给印度开绿灯。 印度这几年对巴基斯坦搞“灰区战争”搞得不亦乐乎,从克什米尔渗透到俾路支省,从外交孤立到经济施压,全方位围猎。而现在,华盛顿一纸定义,相当于替莫迪“开了道”:你要反恐?可以,你打巴控区,我不拦你。 但事情往往是你刚动手,别人就先动脑。 穆尼尔这次访华,其实就是一次提前反应。中方明面上表示支持巴打击“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这句话听起来中性,实则分量极重——不仅是站队,更是授权。 因为“恐怖主义”三个字,在南亚语境下,本就有多重隐喻。打谁不重要,谁定义恐怖分子,才是规则的起点。 现在,巴基斯坦军方手里不只是有了合法性,还拿到了“保护中方人员”这张铁令。用得巧,这是尚方宝剑;用得狠,就是战略豁免权。别看表面上是为了保护中国人,实则是把手伸进了巴境内所有“边缘地带”,谁搞事、谁藏人、谁暗通印度,都在这波范围内。 最先要倒霉的,就是“俾路支解放组织”。 这个组织不是第一次搞事,从炸输油管到袭击孔子学院,从劫工程车到冲袭营地,几乎是中方在巴投资的“专职对手”。而它的资金与情报支持,大概率就是印度。如今有了中方的公开背书,巴军打它就不再是“内政”,而是“合作事项”。 换句话说,如果过去打它是防火,现在打它就是外交。 而这种打法,印度拦不住,也说不了什么。 过去,印度靠一个模糊地带玩得风生水起:你打恐怖分子,我说你镇压异见;你打极端组织,我说你种族清洗。现在这招不好使了,因为巴方打谁,背后都有中方在场。 甚至连话语权都不一样了。 你说是反恐,我也说是反恐,你说是内战,我也说是维稳。光是在定义权上,印度就已经丧失了一半空间。 别忘了,穆尼尔这次的出场,不只是军方事务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一个国家最强势的部分向中国表态:“我们跟你一起走到底。” 这种公开承诺,在以往只有在中美印三边压力极高、巴面临生存危机时才会释放。如今,在巴尚处于可控局势下提前释放,说明了一件事: 中巴之间,已经不再是“基建兄弟”这种浅层合作了,而是往“区域安保合体”方向走。 穆尼尔的访华,等于把话挑明了:下一阶段,谁要在中巴走廊周边搞事,就等于挑战中巴联合防线。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很简单,谁要试探红线,就别怪我们联手清场。 而对莫迪来说,这话就像是一盆冷水。过去他可以靠灰区战术搞破坏,靠代理人战争打消耗,靠美方配合做舆论。现在这一套可能要失灵了。 印度最怕什么?不是巴基斯坦发声明,而是巴军真正动手;不是中方表关切,而是中方把态度写进行动。 而现在,穆尼尔把120万人的军队意志直接带到了北京桌面上,配合着外交、情报、安全、后勤全链条展开配合——这不只是一次军方行动,这是一次区域合围。 谁还看不懂这个信号,那就真的要在现实里交学费了。 参考资料:《 巴铁元帅为何突然访华?中巴都要动真格,莫迪当局该掂量下了-第一军情 》
对于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巴基斯坦表了态!7月27日,正在美国访问的巴基斯坦副总理
【14评论】【30点赞】
无名123
小编,你去跟巴基斯坦合体吧,搞经济经济不行,反恐也反了个寂寞。满世界借钱,现在居然欠账欠到准备破产的国家,你去跟他合体吧。东大和巴基斯坦唯一的利益就是因为有印度这个搅屎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