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军演秀肌肉,火药味扑面而来,但中国不是看热闹的那一个 每隔一阵,美国都得在

秋恒看军事 2025-07-28 17:25:24

美澳军演秀肌肉,火药味扑面而来,但中国不是看热闹的那一个 每隔一阵,美国都得在亚太舞台上亮个相。这一次,是“护身军刀”。 名字起得不算新鲜,套路更是老到发霉:美国拉着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外加17个“友情出镜”的国家,在澳大利亚一通高调演练,航母、导弹、战机全上,连那艘出勤率堪忧的“威尔士亲王号”都被从修船厂拎出来凑数。 看似声势浩大,其实更像是一场区域性军火展。只不过这次打的不是中东老顾客的主意,而是中国。 美军精心安排了一场“泰丰”中程导弹实弹射击,还非得把场地选在太平洋边缘。射的是靶船,但画的却是解放军水面舰艇的影子。 “泰丰”系统的看点是什么?多用途。既能打陆地、也能射海面目标,战斧、标准6统统拉进这个系统里,一边试验、一边吹牛。最近,五角大楼又推了升级版战斧,导引头换新,反舰功能加强,意思很明确:不只要打得远,还要打得准。 这几年,美国不是在造新武器,而是在掏空老底子,把冷战遗产翻出来刷一遍漆,加点“AI控制模块”,包装成下一代导弹。标准6、AIM-174B、AGM-158系列,都绕不出这个圈子。 但别被外壳糊弄了,这些武器核心任务只有一个:为“遏华”找存在感。 五角大楼最近又批了10亿美元,专门给AGM-158和AGM-158C两款远程导弹“冲量产”。前者是联合空地武器,后者主打远程反舰,射程远、打击精度高、具备一定隐身性能,听起来确实唬人。但问题是,这类导弹压根不是为了“防御”而造,而是奔着台海来的。 美国战略界已经不装了。华盛顿的智库动不动就搞“台海兵棋推演”,最流行的一个剧本是:只要美军手里有“无限量”的AGM-158C,就能摧毁解放军登陆舰队,实现所谓的“战场阻断”,进而逼迫大陆放弃武统。 “无限量”?这不是推演,是军火广告。 AGM-158C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拿来对付伊朗或者恐怖分子的,而是冲着高烈度海战准备的。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早早掏钱,给自己的F-15J挂上这东西——美军的算盘很清楚:自己不好出面,就让盟友先顶上。 换句话说,美国正在把“远程导弹+外包盟友空军”这套模型,塞进第一岛链每一个节点。从日本到澳大利亚,从菲律宾到关岛,都可能变成发射平台。 关键是:美军根本不想等战争真的打响,他们追求的是“开打前就让你算不过来”,最好你自己就劝退。导弹不是用来打仗的,是用来加压、博弈、制造不对称焦虑的。 而“护身军刀”演习,就是这种心理战的一个模板。海空联动、岸基导弹部署、靶舰演练、跨军种联合作战……每一个环节都在围绕一个核心目标:让解放军觉得自己“来不及、打不过、不划算”。 可问题也在这儿。 这种导弹堆出来的“威慑力”,在真正的战场上,顶多只管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怎么办?补给线、平台数量、盟友持续战力,都是问题。AGM-158C贵得要命,打一发少一发,日本和澳洲也不是“弹药开不完”的国家。 中国能不能被这些吓住?不好说,但更大的概率是:这些恫吓本身,正加快中国自己的装备升级和部署节奏。 你拿导弹压我,我就让你导弹“不够用”。你秀空军合成打击,我就秀反介入火力覆盖。 不是谁更强,而是谁更敢赌。 在这种态势下,再看“护身军刀”,就不是什么军演了,而是一次地缘风险的密度测试。测试谁先暴露底牌,测试谁最怕被误判,测试哪一个“非冲突”国家,愿意冒着战争风险当出头鸟。 这不是“演”,是实打实的排兵布阵。 美国以为这场秀能把中国“围观”进去,但现实是,中国现在既不看戏,也不下场,而是默默更新自己的“剧本”,等你真正开打时,才会翻篇上演。 别低估一个安静备战的国家,更别高估一个武器商主导战略的联盟。 “护身军刀”之后,下一场是什么?可能更大,但未必更真。 参考资料:《 美国超远程隐形巡航导弹亮相-新华网 》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