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容一生悲惨,尸骨至今还没找到,墓穴里只有一张照片和一罐土

1922年,婉容被选为溥仪的潜在妃子,加入了紫禁城的宫廷。与她一同入宫的还有另一位名叫文绣的少女。尽管婉容具有绝美的容貌和高贵的气质,但在溥仪心中,她并非他理想的皇后人选。相反,溥仪的首选是文绣。在瑾皇贵妃的影响下,最终才使得婉容成为了溥仪的选择。

婉容之所以得以称为“皇后”,是因为在当时的“清室优待条件”下,紫禁城仍然可以维持一个小朝廷。他们的头衔和尊称得以保留,并没有被废除;此外,小朝廷每年还能获得高达400万两的经费,以用于日常开支。彼时,婉容年仅16岁便嫁给了溥仪。在紫禁城内部,婉容与溥仪及淑妃文绣之间的关系一度良好。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溥仪身上的身体与性格缺陷逐渐显露,导致三人之间的关系慢慢冷却。婉容不得不忍受长期的孤独与寂寞。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迫离开了紫禁城,随之而来的还有他曾承诺的每年400万两生活费的消失,使得婉容的生活变得愈加拮据。原本习惯于挥霍的婉容在来到天津后,对西式潮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够从溥仪那里争取到更多的经济支持,她开始与文绣在争宠上较劲,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1931年8月23日,文绣发动了被称作“刀妃革命”的事件,公开在报纸上宣布与溥仪离婚的决定,并揭露了溥仪的生理缺陷。这一系列举动彻底毁掉了溥仪的最后一点尊严,而溥仪却将所有责任归咎于婉容身上,试图转移自己的羞耻和痛苦。

在天津生活的婉容与溥仪的合影,曾经是幸福的象征,而后她虽依然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后,但已完全沦为了日本的棋子。随着溥仪对她的愈加厌恶,婉容在消极的生活中逐渐沦落,甚至沾染上毒瘾,和宫廷的侍卫生下了孩子。伪满洲国最终被推翻后, 婉容在监狱中去世,年仅40岁。

婉容去世后,她的埋葬非常草率,至今所埋之地无人知晓,唯有知情者指出埋葬在延吉市的南山。后来,尽管有人多次试图寻找她的墓地,却始终无果,因此这位末代皇后一直没有真正的墓地。直至2006年,溥仪的坟墓迁至清西陵旁边的华龙皇家陵园11年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特意为她修建了一座衣冠冢。尽管名为“衣冠冢”,实际上内部并没有一件衣物。

婉容留下的唯一物品是一面手镜。郭布罗·润麒在95岁高龄时,想出了一个办法:手镜被保留并存放在溥仪博物馆,而在婉容的墓穴中放置了一张她生前的照片,以及一罐从吉林延吉南山附近挖掘的黄土。就这样,婉容的墓穴中仅仅安放了一张照片和一罐土壤。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