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难道不虚伪?”一非洲留学生在节目曾逼问,中国太虚伪,就帮我们国家建了座议会厅,就要拿走我们锂矿所有权,谁料高教授用一句话,果断干脆怼了回去!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高志凯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还曾担任过中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现在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的特聘教授。 他参与的这档节目,今年7月21日播出的《环球交叉点》国际辩论专场,当时现场聚集了来自中非的学者和学生代表。 当时有个非洲留学生被点到后毫不客气,当庭质问高志凯,中国就帮自己国家盖了个议会厅,就想把所有的锂矿所有权拿走,这难道就不虚伪吗? 这位非洲留学生的质疑,其实很直观地反映了西方舆论对中非合作的偏见。 但对此高教授也毫不客气,告诉了这个留学生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中国,你现在可能还是奴隶。 这句话说完,刚才还气势汹汹的非洲小伙瞬间就泄下了劲来。 咱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实打实的互惠互利。 这非洲联盟会议中心,是中国在2013年援建的标志性项目,这座能容纳3000人的现代化建筑,至今仍是非洲大陆最重要的国际会议场所之一。 当年中国援建这类项目的目的很单纯:非洲国家独立后,急需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议会厅就是民主制度运行的硬件基础。 就像埃塞俄比亚前总理海尔马里亚姆说的:“中国帮我们建的不是冰冷的建筑,是非洲自主发展的信心。” 但也会有人质疑,中国是不是在用援建换资源?那咱得用数据说话。 根据中非合作论坛2024年行动计划,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中,矿产领域仅占12%,而制造业和农业占比超过40%。 比如在津巴布韦,中国企业投资的Sino-Zim水坝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地120万人的用水问题,还带动了周边农田水利设施升级,让农业产值增长了27%。 这些实打实的民生改善,岂是一句“掠夺”能抹黑的。 再说回锂矿这个敏感话题,非洲的锂矿资源确实重要,刚果(金)的Manono矿是全球第三大锂矿,锂是新能源电池的核心材料,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对锂资源的需求不言而喻。 但中国企业的合作模式和西方截然不同,以天华新能为例,2025年2月与尼日利亚签署的锂矿开发协议中,明确规定合资公司85%的股份由中方持有,但必须在当地建设选矿厂和尾矿处理设施,雇佣本地员工比例不低于70%。 这种“资源开发+技术转移”的模式,和西方当年直接掠夺形成鲜明对比。 回想上世纪90年代震惊世界的“埃尔夫舞弊案”,法国石油公司为了拿下非洲油气资源,向15个非洲国家的高官行贿超过50亿美元,这些钱最终都进了瑞士银行的私人账户,而当地百姓连一口干净水都喝不上。 更讽刺的是,西方企业在非洲开采锂矿时,给当地政府的特许权使用费低至0.6%,而中国企业在马里的项目,直接将35%的股权让渡给当地政府,还承诺建设太阳能电站,这就是“掠夺”与“合作”的本质区别。 高教授还在节目中特别提到一个细节:中国在津巴布韦的投资中,22%的工程分包给了当地企业,而西方企业在非洲的项目,本地采购率长期低于5%。 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非洲青年有机会参与现代化建设。 就像赞比亚的菲里,在中国企业的培训下,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不仅翻新了自家房子,还带出了3名本地学徒。 这种“技术传帮带”,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就算个别中国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比如2024年某项目出现拖欠工资事件。 但中国政府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不仅补发工资,还建立了劳资纠纷调解机制。 这种有错就改的态度,和西方企业“出了事就撤资”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中国在非洲的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施舍,而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共赢。 援建议会厅是为了支持非洲自主治理,投资锂矿是为了共同开发新能源产业,建设工业园是为了培育本土产业链。 这些合作带来的,是非洲国家GDP年均增长3.2%的成绩单,是1.2亿非洲民众用上清洁电力的现实改变,是2000多所中国援建学校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那些抹黑中国的有心之人,就像网友们说的:“有本事别用中国援建的网络发推文,别坐中国修的铁路去首都!” 事实胜于雄辩,中非合作的成果,早已写在非洲大陆的每一寸土地上。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国难道不虚伪?”一非洲留学生在节目曾逼问,中国太虚伪,就帮我们国家建了座议会
柳淮蕊
2025-07-29 00:23: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