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15%、日本15%,美国已经完成与除中国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税贸易谈判,欧盟

柳淮蕊 2025-07-29 02:18:59

欧盟15%、日本15%,美国已经完成与除中国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税贸易谈判,欧盟、日本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压力给到中国这边了。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最近这一个月,美国可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从欧盟到日本,再到韩国,一个个主要经济体都被拉上了谈判桌。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7月,美国已经与全球超过120个国家和组织启动了关税谈判,其中欧盟、日本、韩国等3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新协议。 这些协议里,欧盟和日本看似拿到了15%的关税优惠,但背后的代价可不小。 先说欧盟,最近他们跟美国谈的“双零关税”,表面上看,欧盟用15%的统一关税换来了美国市场的准入,但实际却是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欧盟对美贸易逆差同比扩大18%,其中汽车和农产品进口激增是主因。 更要命的是,欧盟还被迫承诺在未来五年内,购买美国75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占其进口总量的50.7%。 这哪是“双零关税”,分明是自己把脖子伸进了美国的能源绞索里。 再看日本,七轮谈判下来,汽车关税虽然从25%降到了15%,但钢铁关税依然维持在50%的高位。 更过分的是,日本还得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其中90%的利润归美国所有。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报告显示,这一协议可能导致日本汽车产业外流,未来五年预计减少12万个就业岗位。 至于我们中国,在美国这场席卷全球的关税战中,始终稳如泰山,迟迟不愿意签协议。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一旦接受15%的关税,将直接冲击20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是咱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而且美国的“对等关税”,本质上是单边霸凌,违反了WTO最惠国待遇原则,中国商务部已经联合46个国家在WTO发起诉讼,坚决维护多边贸易规则。 面对美国的施压,其实我们也早有布局,近些年,我们一直在通过“一带一路”和RCEP,构建自己的供应链网络,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有效对冲了美国关税的影响。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美国的高关税难道不会让中国吃亏吗? 在我看来,美国这招反而让中国成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达到52.1,连续六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而美国却因为高关税,导致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企业为了规避关税,纷纷把生产线转移到中国。 据商务部统计,2025年上半年,美国在华投资同比增长23%,其中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投资占比超过60%。 在这次关税博弈中,欧盟可真是被害惨了,为了满足美国的能源需求,欧盟2025年第一季度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同比激增24.7%,但价格却比市场价高出30%。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指出,这一举措导致欧盟家庭能源支出增加15%,工业成本上升8%,直接拖累了欧盟1.2个百分点的GDP增长。 更讽刺的是,欧盟为了支付这些高价能源,不得不进一步扩大对美贸易逆差,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日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汽车关税降到了15%,但美国却要求日本开放大米市场,未来五年美国大米进口量,将占日本消费量的10%。 这对日本农业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的调查显示,这一政策可能导致30万农户破产。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日本政府为了安抚民众,不得不拿出80万亿日元(约合5500亿美元)的财政补贴,这相当于日本全年财政预算的15%。 反观中国,咱们的应对策略可谓是“稳准狠”,截至2025年7月,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与152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新增中欧班列线路32条,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45%。 而且咱也不忘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大投入,2025年上半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在5G、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23项全球领先的技术突破。 更绝的是,咱们还通过RCEP建立了一个涵盖22亿人口的自贸区,2025年上半年,区域内贸易额占全球比重提升至32%,有效稀释了美国关税的影响。 现在回头看看美国的“对等关税”,这招看似厉害,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导致其国内通胀率上升1.5个百分点,中低收入家庭年均支出增加1700-5400美元。 更严重的是,美国的盟友体系出现了裂痕,欧盟和日本虽然表面上妥协,但私下里都在加速“去美国化”。 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就公开表示,欧盟应该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这么看来,美国的“对等关税”就像一把双刃剑,伤了别人更伤了自己。 而中国凭借着前瞻性的布局,和强大的经济韧性,不仅顶住了压力,还成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