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严厉发问:“究竟要用什么办法,才能击败中国?”而哈佛大学教授查普曼的答案却让很多人深思:“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因为中国人身上有一种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民族特质——那就是,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种精神如同中华文明的DNA,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历经淬炼,成为支撑这个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脊梁。 从钻木取火到愚公移山,从大禹治水到精卫填海,中国上古神话中处处彰显着与自然抗争的智慧与勇气。 当其他文明在洪水面前等待神谕时,中国先民选择疏通河道治理水患;当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还在为盗火受罚时,中国燧人氏早已用摩擦生热的原理点亮文明之光。 这种“人定胜天”的信念,早就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基因。 近代以来,这种精神更是在列强环伺中迸发出惊人力量,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达9.8亿两白银,山河破碎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从虎门销烟到五四运动,从长征壮举到抗美援朝,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未曾中断,这种连续性背后,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变革勇气。 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唐代玄奘西行取经求法,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传播文明,这种开放包容与自我革新的精神,让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生机。 即便在闭关锁国导致的近代屈辱中,中国仍能在绝境中觉醒。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次次探索救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用短短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 2025年中关村论坛发布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EAST人造太阳实现千秒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成功发射第一束光,这些突破背后是科研人员扎根戈壁、十年磨一剑的坚持。 回想近代中国遭遇的磨难,堪称世界罕见。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勒索赔款折合白银13亿两。 但中国人从未屈服: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打破洋人垄断,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民族工业争得尊严,钱学森等科学家突破重重封锁归国效力。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抗争精神更是转化为创新动力。 如今面对美国对华芯片禁令,中芯国际团队日夜攻关,2025年新凯来公司推出5纳米刻蚀机,实现半导体设备全流程自主可控,用“武夷山”“阿里山”等名山命名的设备,成为突破技术封锁的象征。 也正因如此,美西方对中国的遏制也从未停歇。 2025年4月,美国以“对等关税”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最高54%关税,中方迅速反制,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同时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这种博弈在科技领域尤为激烈:美国将50余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试图封锁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发展。 但中国航天人用“嫦娥”“祝融”“天宫”等充满诗意的命名,将神话传说变为现实——2025年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巴合作选拔外籍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用开放姿态展现大国自信。 这种抗争精神在经济领域同样彰显,面对美国加征关税导致的出口压力,中国企业通过优化合同条款、建立价格调整机制积极应对。 昆山亚香香料公司,将到门价调整条款写入合同,合肥京东方通过自主研发实现OLED屏幕量产,打破三星垄断。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软实力正在悄然提升:《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中国排名升至第二,文化遗产丰富性、媒体传播力等指标显著增长,小红书、《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文化产品成为全球了解中国的窗口。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阻挡一个民族追求复兴的步伐。 从航天领域的“天宫”遨游,到深海探测的“蛟龙”潜底,从高铁网络的“八纵八横”,到5G基站的全球领先,这些成就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着。 正如哈佛大学查普曼教授所言,这种精神特质让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韧性。 当美西方还在寻找“击败中国”的路径时,中国早已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科技创新、制度建设、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未来的竞争,或许不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不同文明形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的共生共荣。 这或许就是对“如何击败中国”这个问题,最有力的回答。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国专家严厉发问:“究竟要用什么办法,才能击败中国?”而哈佛大学教授查普曼的答案
柳淮蕊
2025-07-30 03:19:09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