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刘娥被丈夫龚美卖给官员做妾,多年后,她竟一跃成为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不仅没有报复龚美,反而对他说:“你就当我哥哥吧,还可以做大将军。” 刘娥出身很苦,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备受白眼和冷落。 在刘娥14岁时,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一年后,龚美带着刘娥来到汴梁谋生。 汴梁的冬天比蜀地冷得多。龚美挑着银匠担子走街串巷,刘娥就裹着件打补丁的旧棉袄,坐在街角给他看摊子。 有时生意不好,两人一天就靠半块干粮充饥。龚美总把大的那半塞给她,说“你还小,正长身子”。 刘娥那时觉得,日子虽苦,可龚美锤头敲在银器上的叮当声,比庞家舅舅摔筷子的声音好听多了。 变故是开春后发生的。龚美染了风寒,躺了半个月,欠了铺子老板一笔银子。催债的天天上门,把他仅有的几件工具都拿走了。 那天夜里,龚美蹲在破屋的门槛上,烟袋锅抽得火星明灭。刘娥听见他跟人低声说话,提到“王都知府里缺个伺候的”“给的银子够还账”。 她攥着衣角的手出了汗,却没敢出声。 被送到王府那天,龚美没来送。刘娥回头望了望,只看见巷口那棵老槐树,枝桠光秃秃的,像双抓着什么的手。 王都知是真宗做太子时的亲信,见刘娥模样周正,又会唱蜀地的小调,就把她送进了东宫。 太子赵恒见了她,眼睛亮了亮。可那时的刘娥,除了惶恐,什么都不懂。她夜里总梦见龚美,梦见他把热乎乎的烤红薯塞给她,烫得她直搓手。 宫里的日子像浸在蜜里,又像裹着冰。赵恒待她是真好,给她金钗,教她读书,可她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块什么。 后来赵恒成了皇帝,她从美人一步步做到德妃。有天太监来报,说宫外有个叫龚美的银匠求见,自称是她的“表哥”。 刘娥正在描眉的手顿了顿,铜镜里的人影,鬓边簪着东珠,早不是当年那个穿破棉袄的小姑娘了。 “让他进来吧。”她声音很平。 龚美跪在地上,头埋得很低,脊梁骨都在打颤。他手里还攥着个小银锁,样式老旧,是当年他亲手给刘娥打的。 “民……民妇龚氏,参见德妃娘娘。”他连称呼都错了。 刘娥看着他鬓角的白发,比记忆里老了太多。汴梁的风霜,终究没饶过谁。 “起来吧。”她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当年你把我送来王府,也是没办法,我不怪你。” 龚美猛地抬头,眼里全是不敢信。 “你本名龚美,”刘娥端起茶盏,热气模糊了她的眉眼,“从今日起,你就姓刘,做我的兄长。我已奏请陛下,封你为嘉州刺史。” 龚美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眼泪倒先滚了下来。 再后来,刘娥成了皇后。龚美改名叫刘美,真的成了大将军,镇守边关。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说皇后忘了本,还提拔当年卖了自己的男人。 刘娥听见了,只淡淡一笑。 她记得刚入宫时,赵恒问她“恨那个卖了你的人吗”。 她当时想了想,说“不恨”。 在庞家寄人篱下的日子,是龚美把她带出来的。在她快饿死的时候,是龚美分了半块干粮给她。他卖掉她,固然有私心,可若不是那笔银子,他早病死在破屋里了。 这世上的事,哪能只论是非黑白? 刘美后来在边关立了战功,回来复命时,给刘娥带了串蜀地的红玛瑙。珠子不算名贵,可红得像当年巷口老槐树下的夕阳。 “陛下说,兄长立了功,该赏。”刘娥把玛瑙串戴在腕上,对着镜子笑了,“你看,这颜色多好。” 镜子里的皇后,眼角有了细纹,可眼神亮得很。 她这一辈子,从泥里爬到云端,见多了背信弃义,也记着那点寒夜里的暖。与其揪着过去的恨不放,不如抬手给人一条路走。 毕竟,谁活着都不容易。 信息来源:据《宋史·后妃传》相关记载演绎
15岁的刘娥被丈夫龚美卖给官员做妾,多年后,她竟一跃成为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不仅没
勇敢小妹
2025-07-30 08:35:39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