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爱因斯坦在日本住酒店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没有现金付小费,于是便写了两张便条递给服务员,并告诉他这两张纸条未来会很变得很值钱,这两张纸到底写了什么呢?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不仅以相对论的创立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还深刻地影响了包括艺术、文学、道德和政治等领域。他以标志性的乱发、拉小提琴的爱好和一系列革命性的科学理论著称。1919年,在日食观测活动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得到了实验证实,这一事件使得他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与社会的进步是相互关联的,他深知自己的发现不仅仅属于科学范畴,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他的名言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如他提到:“科学的进步应与人类的道德进步并行。”在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爱因斯坦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勇敢发声支持和平与正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爱因斯坦公开表达了对战争的强烈反对。当时,一些德国学者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致文明世界宣言》,为德国的侵略战争辩护,签署者包括许多知名学者。然而,爱因斯坦的名字却不在其中。几天后,他发表了《告欧洲人书》,呼吁欧洲团结保护其文化和人民,并提倡欧洲的统一。 在1949年,乌尔姆市想要授予爱因斯坦荣誉市民称号时,爱因斯坦直接拒绝了这一荣誉。他在信中提到:“我从未高估德国人,但我必须承认,他们的残暴和怯懦让我震惊。”这番话不仅揭示了他对德国的深刻批评,也反映出他对个人良知与道德责任的高度重视。在纳粹德国横行的时期,爱因斯坦的声音始终坚定地站在反对压迫与暴力的一方,尽管这意味着与许多同胞的立场对立。
2017年10月的耶路撒冷,一场特殊的拍卖会正在举行。拍卖台上,两张泛黄的便条安静地躺在透明的展示柜中,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这场拍卖会的主角,是两张书写于1922年的纸条。纸张已经因岁月的侵蚀而显得有些脆弱,但其上的德文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拍卖师介绍说,这是物理学大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95年前写给一位日本酒店服务员的便条。当拍卖师宣布起拍价为2000美元时,现场响起了一阵低声议论。 然而,这个起拍价很快就被打破了。竞价如同坐上了火箭,从最初的2000美元迅速攀升。当价格突破10万美元大关时,大部分竞价者已经退出,但仍有几位收藏家在激烈竞争。随着竞价继续攀升,现场的气氛越发紧张。最终,当拍卖师喊出"156万美元"时,一位来自欧洲的神秘买家成功拍得这两张珍贵的便条。 1922年的一天,爱因斯坦刚结束一场演讲返回酒店。在电梯口,他被一群热情的听众围住,大家争相讨论着相对论的内容。服务员站在电梯旁,恭敬地等待着这位特殊的客人。当爱因斯坦终于摆脱了热情的听众,准备搭乘电梯时,他想起了要给服务员小费。然而,在摸遍全身的口袋后,他发现自己竟然没带现金。 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纸笔,在两张便条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第一张便条上写着:"平静低调的生活比焦躁不安的追求更能让人幸福";第二张则写着:"有志者,事竟成"。爱因斯坦把便条交给服务员,并告诉他这些话在将来可能会很有价值。
在德国读书时期,爱因斯坦并未显现出显著的天才表现,且由于德国教育制度的严苛,他常感到不适应。爱因斯坦的成绩平平,并且不太尊重老师,总是提出一些让老师尴尬的刁钻问题。学校对他的行为感到不满,到了1894年底,校长甚至建议他退学。 这一提议令爱因斯坦感到震惊,但他很快意识到,离开这个让自己不舒服的环境反而是一种解脱,于是接受了校长的建议,离开了德国。接着,他前往瑞士,于1895年参加了瑞士的高考,但因为文科成绩较差,他未能考上,便决定在瑞士阿劳中学复读了一年。 年轻的爱因斯坦形象风度翩翩,拥有高大的额头和卷曲的黑发,绅士风范十足。曾有人形容他的英气,认为他让整个世纪之交的世界为之一震。爱因斯坦并非那种典型的理工男,他不仅擅长数学和物理,还热爱文学与艺术。 16岁时,他给大他两岁的初恋玛丽写信:“我的小天使,现在我完全明白什么是思念,然而,爱情带来的快乐远远超越了思念的痛苦。”此外,音乐是爱因斯坦的重要兴趣之一。曾有一次,他在音乐会上担任第一小提琴,音色纯净、节奏明快,令人印象深刻。第二小提琴手惊讶于他的技巧,问他是否打拍子,爱因斯坦回答道:“怎么会呢?它就在我的血液里。” 1926年,一次制冷剂中毒事件促使爱因斯坦意识到,亟需开发一种更安全的冰箱。与匈牙利物理学家莱奥·西拉德的合作使得这一设想得以实现。两人发明了一种吸收式冰箱,这种冰箱只需要氨气、丁烷和水,再加上一个热源作为动力便可运行。他们在1930年申请了专利,冰箱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低气压环境下液体的低温沸腾,以及丁烷容器中压力迅速降低来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冰箱内的温度。由于该冰箱没有运动部件,因此其使用寿命与外壳一样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