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当天婆婆突然去世,因为这边有习俗,老人去世3年不能办喜事,经过两家商议后决定,红白事一起举办,出于对老人的尊重,素衣举办婚事,很多朋友都祝福他们两口子,因为往后错就要等3年以后,有好多地方也有类似习俗,都是先婚后丧。 这事儿是我发小小李的真事儿,去年秋天发生的。小李和他对象小林处了5年,好不容易凑够首付买了房,定在10月6号办婚礼,头天晚上小李还跟我打电话,说他妈激动得半夜没睡,在厨房给新被褥缝喜字,针脚密得跟绣花似的。 谁知道婚礼当天早上出事儿了。那天我去帮忙布置新房,刚把气球链挂好,就听见楼下“咚”一声闷响,接着是小李他爸喊“快来人啊!”我们跑下去一看,他妈直挺挺躺在客厅地板上,手里还攥着个没缝完的喜字,脸煞白。小李当时腿都软了,抱着他妈哭,小林吓得站在旁边发抖,眼泪掉得跟断线珠子似的。 救护车拉走的时候,医生就悄悄跟小李说“准备后事吧”,心梗,没抢救过来。小李瘫在医院走廊,小林蹲在他旁边,抓着他的手说:“先别慌,咱得把事儿理顺了。”那会儿亲戚都快到齐了,婚车也在楼下等着,酒店的菜都备好了,这事儿怎么跟大家说? 两家老人赶到医院,小李他妈娘家的舅舅先急了:“这还办啥婚礼!红白事撞一块儿,不嫌晦气啊!”小林她爸是个实在人,叹口气说:“老哥,孩子们等3年容易吗?小李今年28,小林27,再等3年,小林都30了,她妈身体不好,还盼着看她成家呢。” 后来村里的老支书来了,抽着烟说:“按老规矩是得等3年,但规矩是人定的。前几年村西头老王家,他儿子结婚当天他爹没了,当时也是这么办的,先拜堂,后发丧,人家现在小孙子都抱上了,日子过得挺好。这叫‘先婚后丧,喜气压晦气’,只要孩子们心诚,老人在天有灵也会高兴。” 就这么定了。小李跟酒店打电话,把红桌布全换成白的,喜字撤了,让后厨把甜汤换成豆腐汤。小林本来租的婚纱没穿,找了件素色连衣裙,小李穿了件黑衬衫,连领带都没系。 仪式开始的时候,院里没放鞭炮,摆了一圈白花。司仪声音都哑了,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咱先送李大妈最后一程,再祝小李小林新婚快乐。”拜堂的时候,小李对着他妈遗像磕了三个头,磕得邦邦响,小林跟着磕,眼泪砸在地上。旁边亲戚有哭的,有叹气的,我妈拉着我说:“这俩孩子,遭罪了。” 办完仪式转丧礼,亲戚们刚吃完豆腐汤,就跟着去殡仪馆。路上小林她闺蜜给她发微信:“你真勇敢,换我可能就崩溃了。”小林回:“他现在最需要人陪,我不能倒下。” 后来我去看他们,小李说,他妈走之前总念叨“赶紧让我抱孙子”,现在小林怀孕5个月了,他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都要提一嘴“奶奶要是在,肯定天天给你织小毛衣”。前几天村里办宴席,还有老人说:“当初都说不妥,现在看,小李小林孝顺,日子过得踏实,这就比啥都强。” 其实哪有啥绝对的对错,老人盼孩子成家,孩子不想让老人留遗憾,两好搁一好,日子才能过下去。你要问我合情合理不?我觉得挺合理的,至少他们没让“3年”耽误了感情,也没让老人走得不安心,这就够了。
婚礼当天婆婆突然去世,因为这边有习俗,老人去世3年不能办喜事,经过两家商议后决定
硬控谈科技
2025-07-30 14:16:36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