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势中最乱的竟是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院长曾直截了当地说过:“中国周边环境最恶劣,是弱势王朝的产物。”话糙理不糙,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金教授这个观点,是在几年前一篇分析国际形势的文章里说的。 当时他特意强调,中国周边环境复杂有三个原因:一是邻国最多,陆上14个、海上8个,光越南和朝鲜就既是陆上又是海上邻国,总共20个,这在大国里独一份。 二是邻国人口加起来占世界一半,国家多、人口多,事儿自然就多。 三是各国发展程度、政治制度、宗教文化差异极大,从发达国家到最不发达国家,从社会主义到君主专制,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全齐活了,连人种都横跨黄白棕三色。 但金教授不是想说咱周边乱,他的核心观点是,大国崛起必然伴随外部摩擦,但中国应对能力很强,千万别自己吓唬自己。 说到邻国数量,咱们外交部的数据最权威:陆上接壤14国,海上邻接6国,总共20个国家“环绕”咱们。 这些邻居的总人口也多得夸张,光印度就14亿,俄罗斯1.46亿,印尼2.81亿,巴基斯坦2.36亿,日本1.33亿,菲律宾1.17亿,越南近1亿,再加上孟加拉国、缅甸等,总人口超过30亿,占全球近40%。 这么多国家挤在一块,就像一个大杂院住了20户人家,有富豪、有中产、有贫困户,信仰、规矩、脾气各不相同,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就说宗教和政治差异,印尼是世界最大穆斯林国家,却坚持政教分离,各宗教能和平共处;可缅甸佛教徒占多数,所以长期与穆斯林群体冲突不断,甚至爆发过罗兴亚人危机。 再看中印,印度教和佛教同源,却因历史恩怨在边境问题上僵持多年,日本神道教与中国儒家文化有交融,也因钓鱼岛争端等领土问题,以及历史认知问题摩擦不断。 这种差异性就像“调色盘”,颜色越多,调和起来越难。 而且我们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确实留下不少领土争端。 清朝末期,沙俄通过《瑷珲条约》等割走咱们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英国炮制“麦克马洪线”,埋下中印边境争议的祸根。 日本侵占台湾及附属岛屿,至今仍有“台独”势力兴风作浪,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让咱们的领土主权面临严峻挑战。 但咱们可不是被动挨打,就说中印边境,今年7月24日,双方刚举行第34次边境事务磋商,同意共同维护边境和平安宁。 这已经是自2024年12月以来,第三次高级别磋商,说明咱们始终保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再看中俄,今年5月签署的联合声明,明确反对外部干涉内政,深化军事、能源合作,把边境线变成“友谊线”。 尽管我们身处如此复杂的环境,但咱们也有一套组合拳。 经济上,“一带一路”就是撒手锏:中老铁路通车两年,货运量突破150万吨,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超4000亿立方米,让中亚国家的资源变成发展动力。 今年上半年,咱们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占外贸总值51.8%,其中对东盟增长9.6%,这不是“输出影响力”,而是实实在在的互利共赢。 外交上,咱们坚持亲诚惠容,刚过去的东盟峰会,不仅通过《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还敲定东帝汶10月正式加入,让区域合作更紧密。 中俄则在能源、科技、人文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比如哈萨克斯坦的1吉瓦光伏项目,每年发电24亿千瓦时,既帮当地减排又带动就业。 这些举措就像“润滑剂”,让邻居们从“猜忌防范”转向“合作共赢”。 现在在我们坚持的友好合作,和深化交流的影响下,周边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25年上半年,咱们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9%,对“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过半;中俄贸易额连续7个月突破200亿美元,中亚班列开行量创历史新高。 更重要的是,咱们通过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把“硬联通”和“软联通”结合起来,让邻居们尝到发展甜头。 就像吉尔吉斯斯坦青年在鲁班工坊学技术,哈萨克斯坦蜂蜜通过中欧班列进中国市场,这些小事背后,是人心的转变。 有人总盯着摩擦说事,却看不见咱们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成效。 从1991年中越陆地边界谈判,到2025年中印第34次边境磋商,从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到2025年东盟峰会成果,咱们始终用行动证明:和平发展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定力。 套用金教授的话:大国崛起路上风雨交加是常态,但只要咱们稳住阵脚,把家里的事儿办好,外部挑战都是纸老虎。 这,就是中国智慧。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球局势中最乱的竟是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院长曾直截了当地说过:“中国周边环境最恶
柳淮蕊
2025-07-30 18:19: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