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最近专门发了一篇文,分析了一下巴基斯坦的J-10CE是如何击落印度的阵风的! 可笑的是,这篇文章并未把击落战果归功于战斗机的性能,而是认为“由于印度军情部门没有准确评估PL-15E导弹的射程,才导致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PL-15E官方公布的射程是145公里,比咱们自己用的200公里射程降低了不少。基于这一点,印度空军在制定战术的时候,就设定的是要在150公里外对巴基斯坦目标实施打击,结果却钻进了PL-15E的射程范围。 什么意思呢?简单点说就是路透社认为,公开的145公里射程实际上是个“烟雾弹”,PL-15E真正的射程肯定要比145公里远。 坦白讲,路透社这么认为不能说错但也不完全正确。145公里的射程肯定不会是PL-15E的极限射程,但应该是综合了各种作战环境和影响因素后的“最佳有效射程”。毕竟实际的作战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实战中追击状态下发射空空导弹和迎击状态下发射导弹,对于导弹射程的要求肯定不一样。 当然,仅仅是把击落战果归功于PL-15E的射程是很不专业的。需要看到的是,巴基斯坦在空战体系的建立方面也是有优势的:基于咱们的DTS-03战术数据链研发的Link17系统、瑞典的萨博-2000预警机,以及携带了PL-15E的J-10CE等等。 诸多单元构建起来的具有全域覆盖能力的空战体系,实际上是巴基斯坦空军大胜的关键所在。如果只讨论射程,那理论上足够长的竹竿也能把阵风给捅下来!
时隔将近三个月,那场5月初的印巴空战,真相终于被扒了个底朝天。原来,印度不是输在
【1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