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沈飞,当年总师李天为与歼20竞争,准备了多种方案,其中就包括这款歼13-2,如果当年选用这种方案,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李天当年送的是雪鸮方案,这方案吸取了苏27与米1.44的设计思路,但由于苏俄对技术的封锁,当年沈飞也只知其形而不知其神,所有技术要点都得从零摸索,由于时间仓促,造成雪鸮成了矛盾体,比如阻力太大,需要增加动力,而当年连俄罗斯都找不到这种动力,不得不减小机头降阻,而小机头又装不下大尺寸的雷达,雷达变大了又,阻力又上来了,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说到底,还是因为对这种翼型的气动力学沉淀太少,在修型与引进新的升力方面不敢引进更超前的思路。而歼13-2就不一样了。 从名字来看,歼13-2是歼13的变体,而歼13就是与歼10竞争的沈飞方案,沈飞在歼13上沉浸很长一段时间,有17年之久,它比歼10的母体歼9还早一年获得立项,且17年研发间无间断,总师都换了几茬。 歼13原来是一种类似F16的空优战斗机,但从歼13-2的设计图形来看,沈飞又引进了更大的边条翼,外型更接近小黄蜂F-18。F18正是在与F16竞争美国空军订单落败的方案,但被海军拾起,因为海军需要升力阻比更大的翼型,以满足航母起降。而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歼14需要的也是更大的升阻比。 也许正因为如此,沈飞在雪鸮方案失败后,马上就启用了鹘鹰,从设计到样机,前前后后也就十几个月,这是因为沈飞在歼13到歼13-2等上面,前前后后做了有近40多的铺垫了。
造得越多,心中越慌!为什么说F-35战机或彻底葬送美军空中优势?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