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9岁的朱彦夫半夜被尿憋醒,他起身抹黑去解手,不料刚走到院子里,就听到小草屋那边有声响,顿时头皮发麻,当看清对方后,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这么晚了,他在那里做什么?”
朱彦夫借着微弱的月光,看清了对方的脸,正是那位家里人口中的“表叔”,他心里疑惑不但没消,反而更重了。
这位“表叔”来家里有段时间了,说是投奔亲戚,家里存粮本就不多,父亲朱青祥却特别关照他,有口吃的都紧着他,有时父亲还特意走远路去给他买点稀罕的馒头窝头,朱彦夫看着都觉得眼馋。
可这人行事有些怪,总喜欢一个人在村里转悠,还常大半夜不睡,面对“表叔”的催促,倔强的朱彦夫站着没动,“叔,你干什么呢,不说清楚我不走。”
屋里的父亲朱青祥被院里的动静惊醒,也披衣出来,看到朱彦夫和“表叔”在黑暗中对峙,立刻严厉地冲儿子低喝道:“还不快回去睡觉,别瞎闹!”
第二天天亮后,他心里的疑云一点没散,他像个小尾巴似的紧紧跟着那位“表叔”,不停地追问昨晚的事。
这神秘“亲戚”被缠得没办法,眼看这孩子实在机灵,便叹了口气,拉他到墙角旮旯,警惕地看看四周没旁人,伸出手,拇指食指比画了一个“八”字的手势。
原来,这位“表叔”是八路军派出的敌后侦察员,当时日军侵占了沂源地区,扫荡频繁,为摸清敌人动向,八路军组织了一支精干的侦察分队,化整为零潜入敌占区活动。
这名战士在侦察过程中遇到朱青祥,几番试探后确认朱青祥可靠,便以“远房亲戚”身份秘密落脚朱家,那间存放杂物的小草屋,成了他夜间秘密传递信息、短暂碰头的据点。
几天后的一天早上,早饭已经端上小桌,却不见“表叔”踪影,朱青祥眉头紧锁,端着碗半天没吃一口,忧心忡忡地看着门外。
往常这位“亲戚”偶尔会在外过夜收集情报,但第二天清早必定会悄悄返回朱家,这次眼看快到晌午了,人还没影。
一家人提心吊胆又等了两天,这天早晨,朱彦夫的姐姐朱彦花忽然跌跌撞撞地跑回家,脸吓得煞白,声称有鬼子来了。
朱青祥和妻子脸色大变,立刻催促孩子们赶紧出门躲进山里,幼子年幼,朱彦花抱着弟弟就往外冲。
可朱彦夫看到父母都没动,倔劲上来,死死抱住门框,哭着闹着就是不离开,时间紧迫,朱彦花含泪瞥了父母一眼,抱着弟弟踉跄地消失在村口的小路上。
没过多久,沉重粗暴的踹门声响起,“砰”的一声,朱家那扇破旧的门板应声碎裂,一群面目狰狞、端着明晃晃刺刀的日本兵凶神恶煞地涌了进来。
为首的小队长凶狠地瞪着屋内惊呆的朱青祥夫妇和紧抓着母亲衣角的朱彦夫,说他们私藏八路,就在这时,一个圆滚滚的东西被狠狠扔在朱彦夫脚边,骨碌碌滚了几圈,停在冰冷的土地上。
那分明是一颗血肉模糊的人头,朱彦夫一眼就认出那张惨白熟悉又扭曲的脸庞,正是那位“表叔”,那位宁死不屈的侦察员!
朱彦夫浑身发软,胃里翻江倒海,几乎站立不住,原来,侦察员在最后一次外出执行重要任务时,被狡猾的日军便衣盯梢并追踪至朱家附近。
日军抓捕了他,严刑拷打想逼问出地下情报网络,可这位战士坚贞不屈,最终惨遭杀害。
日军确认了朱家“私通八路”后,决定实施血腥报复,鬼子小队长拔出军刀,嚎叫着就朝朱青祥当头劈下!
朱彦夫想也没想,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不知哪来的力气,奋不顾身地扑向父亲,试图把他推开。
冰冷的刀锋带着风声劈落,没有砍中朱青祥,却狠狠地切进了朱彦夫瘦弱的肩膀,剧痛瞬间淹没了他幼小的身躯,眼前一黑,朱彦夫重重地栽倒在父亲脚边,鲜血瞬间浸透了破旧的棉袄。
当朱彦夫再次挣扎着睁开眼睛时,已经躺在了邻居家冰冷的土炕上,钻心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呻吟,旁边的邻居大娘抹着眼泪告诉他:他父亲朱青祥,被鬼子活活砍死了,他们家的房子,连同那间神秘的小草屋,都被鬼子点了一把大火,烧成了断壁残垣。
不久,姐姐朱彦花为了一家人不被饿死,流着泪将自己卖给了外乡的一户人家,只换来两斗救命的谷子,而他那幼小的弟弟,在一次逃难躲鬼子的途中也走散了,音信全无。
曾经完整的一个家,瞬间只剩朱彦夫和以泪洗面的母亲,仇恨的种子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伴着肩上钻心的疼痛和失去所有亲人的彻骨悲凉,深深埋进朱彦夫幼小的胸膛里,开始生根、发芽。
这个九岁多的孩子,在残酷的现实里被迫长大了,一个无比清晰而坚毅的念头占据了他的心:“长大,我要当兵,我要拿起枪,把这帮没人性的东洋鬼子,一个不剩地,全赶出中国去!”
像朱彦夫这样的遭遇,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绝非个例,无数普通百姓像老朱家一样,面对凶残的侵略者,虽然手无寸铁,却以血肉之躯为亲人、为故土、也为民族的希望,默默付出、苦苦支撑。
朱彦夫后来也毅然走上战场,成为他梦想中的战士,他背负的不仅仅是家仇,更是那个年代所有普通中国人共同的国恨与不屈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