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猜猜用什么食材做的“花花”?

不明了了 2025-08-07 15:56:15
如果说“食庐”是十年前一场关于精致中餐的理想主义实践,那如今“福庐·川扬”,则像这理想中绽放的另一枝花,安静地开在太平洋新天地… 它是“川”与“扬”的一次相遇,不是同床异梦,而似同桌共食。人均2-300,令人没有负担的人均,吃一顿放开点也不心疼的好饭。 菜单没有沿袭旧谱,也不是时髦的“重组”,而是彻头彻尾的原创。 还没来管家就叮嘱我一定要试试酥骨巴浪鱼这道。作为冷菜,带着滋味的深度与口感的力度。鱼骨慢煮至酥,入口即化,鱼肉丰腴透亮,像是时间在舌尖留下的余韵。 莲花包甜点,带着份出世的禅意。笼中蒸汽如雾,莲瓣瓣瓣手工剪裁,枣泥松子内敛香甜,吃到最后一口也不会腻,仿佛口中生花,心境也升华了。 成都蛋汤本是家常,却在这重新被端上台面——鸡茸、蛋白与高汤交融,老川菜鸡淖的做法,但蛋白膨胀如云在汤面轻轻蓬开,清润温和。 还有乐山油烫鸽,油烫做法,提前熟成,肉卤深邃,别有风味。中间的鳝鱼片清爽柔嫩,一刚一柔,相映成趣。 手拼的蝴蝶、菊花,独树一帜的“福庐”形态菜标签,鱼肉栩栩如生,兼具美观与口味。 沙丘海参模拟老上海葱烧海参的做法,先烤再淋汁,加入虾籽提鲜。汁浓而不咸,鲜而有味,让原本很难吃出特别感的海参口感变得不一样。 火夹冬瓜脯用冬瓜低温慢煨,与火腿交织出素中带荤的清鲜…… 餐厅不一味逐“新”,而是回归“味”本身,既有故事性,又能凌驾于味道之上。 川与扬,是手艺的两端,更是情感的两极。一边是浓烈、烟火、直白,一边是细腻、从容、讲究。 “川扬合流”曾是老上海餐桌上的一缕风潮,而今它再次归来,在这里变得生动起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