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的是会一语成谶! 公元1629年十月下旬,皇太极率后金军及蒙古兵约十万

历史萌讯铺 2025-08-08 15:01:25

有时候,真的是会一语成谶! 公元1629年十月下旬,皇太极率后金军及蒙古兵约十万人,绕道辽西,选择从喜峰口以西的长城边隘乘虚而入,几乎没有遇到明军的有效阻击,顺利兵临南面军事重镇遵化城下。此地距离北京只有二三百里之遥,以后金军铁骑的威势,已经对北京构成强大的威胁。 负有督师蓟辽责任的袁崇焕先是立即派遣总兵赵率教率军前往救援,赵率军火速赶往前线,十一月初四,赵率教率军在遵化城下与后金军队激战,赵率教战死,全军覆没。第二天,遵化城被后金军攻下。袁崇焕获悉,只好亲自率军前往护卫京师。 时任兵部尚书王洽并不擅长军事,获悉后金军来势凶猛,顿时仓皇失措,尤其是遵化陷落三天后,他才上报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既恼怒于王洽掌管的兵部如此反应迟钝,更恼怒于他对敌情侦察不明。 再加上崇祯皇帝宠信的礼部侍郎周延儒火上浇油,说兵部尚书王洽备御疏忽,调度乖张。检讨项煜也在崇祯皇帝面前拱火,对王洽提出责难,甚至援引前朝皇帝斩兵部尚书、震慑将士最终成功退敌的先例,要求崇祯皇帝严惩王洽。 就这样,王洽的灭顶之灾降临了,崇祯皇帝真的下旨把王洽抓进牢里。第二年,王洽病死在狱中。即便如此,他还是被追加判处死刑。 王洽是公元1604年进士,山东临邑人,长得相貌堂堂、仪表雄伟,端坐堂上,官员和百姓无不视若神明,他为官清廉,也有能力,唯独军事是其弱项。 一个并不擅长军事的人,偏偏鬼使神差做了兵部尚书。公元1628年,王洽代替王在晋担任兵部尚书,崇祯皇帝在召对时,看到王洽容貌形象极为伟岸雄壮,私下评价王洽好像门神。 有个算命先生得知此事后,就预言,中枢之座不久矣!他的依据是,所谓门神,不都是一年就要换吗?果然,从崇祯皇帝评价王洽好像门神,到王洽下狱,差不多就是一年时间。 对王洽来说,崇祯皇帝一语成谶!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历史萌讯铺

历史萌讯铺

铺子开张,售卖历史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