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29日,冯玉祥让鹿钟麟杀掉徐树铮,鹿钟麟接到命令后,感到兹事体大,一时犹豫了,冯玉祥则怒吼道:“天塌了有柱子接着,你怕什么 1925年12月29日深夜,廊坊火车站的站台上,寒风如刀,刺骨的冷意裹挟着几声突兀的枪响。昏黄的灯光下,一个人影踉跄倒地,鲜血染红了冰冷的铁轨。站台上的人群惊慌失措,四散奔逃,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刺杀,悄然改变了北洋政坛的格局。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暴力事件,而是冯玉祥与徐树铮之间恩怨纠葛的终极爆发。枪声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恩怨与权谋? 廊坊火车站的夜色深沉,蒸汽机的轰鸣声渐渐远去,只剩寒风在空旷的站台间低吟。鹿钟麟站在暗处,裹紧了身上的灰色大氅,手指紧握着手枪,目光如鹰般锁定在远处的车厢门口。他的心跳随着火车进站的节奏加快,耳边回响着冯玉祥那句震慑心魂的怒吼:“天塌了有柱子顶着,你怕什么!” 鹿钟麟并非胆小之人。作为冯玉祥的得力干将,他曾亲率部队将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震慑北洋政坛。然而,此刻的任务却让他额头渗出冷汗——刺杀徐树铮,北洋政府皖系军阀的核心智囊,一个足以撼动北洋格局的男人。 徐树铮,这个名字在民国政坛如雷贯耳。他出身乡村,幼年聪颖,十三岁便考中秀才,笔锋如刀,文采斐然。 早年投奔袁世凯新军,却因出身寒微屡遭冷遇,直到段祺瑞慧眼识珠,将他收入麾下。徐树铮迅速成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号称“小扇子”,以其犀利的政治手腕和军事谋略,助皖系在北洋政坛站稳脚跟。他曾代笔起草劝退清帝的电文,一纸电文逼得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大清王朝就此落幕。 然而,徐树铮的强势与张扬也为他树敌无数。他与冯玉祥的恩怨,早已不是简单的权力争斗,而是一场掺杂了个人仇恨的生死博弈。 五年前,冯玉祥还是直系军阀麾下的一员猛将,徐树铮曾在段祺瑞的授意下多次为冯玉祥解围,助他在北洋政坛立足。冯玉祥曾感激涕零,许下“涌泉相报”的誓言。然而,世事无常,权力更替如流水。1918年,徐树铮下令杀害冯玉祥的妻兄陆建章,这一事件彻底撕裂了两人的关系。陆建章死状惨烈,胸腹多处刀伤,鲜血染红了北平街头的那片雨夜。冯玉祥赶到现场,抱着妻兄的遗体,悲痛欲绝,当场立誓要手刃仇人。 此后,徐树铮依仗皖系的势力,多次打压冯玉祥的国民军,双方矛盾愈演愈烈。直奉战争中,段祺瑞与徐树铮失势,徐树铮被迫逃亡日本,冯玉祥才得以喘息。然而,1925年段祺瑞重掌北洋政权,徐树铮随之回国,意欲卷土重来。他的归来,如同一把悬在冯玉祥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冯玉祥深知,徐树铮不除,自己的势力将永无宁日。他在北平的府邸内彻夜难眠,孤灯下反复权衡,终于下定决心。12月29日,他召来鹿钟麟,语气沉重却不容置疑:“老鹿,徐树铮必须死。此事交给你,务必干净利落。” 鹿钟麟心中一震。他深知徐树铮的地位,刺杀他不仅意味着与皖系彻底翻脸,更可能引发北洋内部的剧烈动荡。他犹豫了片刻,试探道:“司令,徐树铮毕竟是段祺瑞的心腹,若行动失败……”话未说完,冯玉祥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天塌了有柱子顶着!你怕什么!”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鹿钟麟的迟疑。他咬紧牙关,抱拳领命:“属下定不辱命!” 刺杀当夜,廊坊火车站的空气仿佛凝固。鹿钟麟与几名心腹乔装成普通旅客,分散在站台的角落,目光紧盯着徐树铮可能出现的方向。火车缓缓进站,汽笛声刺破夜空。人群中,一个颀长身影走下车厢,头戴礼帽,步伐从容,正是徐树铮。 他似乎毫无察觉,嘴角甚至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鹿钟麟深吸一口气,举起手枪,低声下令:“动手!”枪声骤然响起,子弹划破夜色,直奔徐树铮。站台上瞬间陷入混乱,乘客惊叫着四散奔逃。徐树铮反应极快,试图躲闪,却终究慢了一步,一颗子弹正中胸口,他踉跄倒地,鲜血迅速染红了外套。 就在此时,段祺瑞的警卫队闻讯赶到,枪声四起,双方展开激烈交火。鹿钟麟沉着指挥,带着手下且战且退,最终成功撤离。徐树铮被抬上车送往医院,但伤势过重,回天乏术。消息传出,北洋政坛为之震动,皖系势力元气大伤,而冯玉祥的国民军则趁势巩固了地位。 廊坊站台的枪声渐渐远去,徐树铮的倒下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北洋政坛的湖面,激起层层波澜。冯玉祥站在北平的府邸窗前,凝望夜空,似在追忆往昔恩怨。他知道,这一枪不仅了结了个人仇恨,也为自己的势力打开了新局面。然而,乱世之中,权力与恩怨的轮回从未停歇,下一场风暴已在暗处悄然酝酿。
1925年12月29日,冯玉祥让鹿钟麟杀掉徐树铮,鹿钟麟接到命令后,感到兹事体大
安然浅笑笑
2025-08-08 16:05:16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