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胡应湘30亿承建虎门大桥通车,他信誓旦旦的说:回本后就把大桥送给国家。谁知道,这座大桥竟让他日入500万,他还舍得吗? 胡应湘1935年出生在香港,家里不算富裕,父亲靠开出租车挣钱养家。他小时候就对工程感兴趣,50年代去美国读书,1958年从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回香港后,他先在建筑公司打工,学着怎么设计和建房子。1963年,他和父亲一起创办合和建筑公司,刚开始主要是接些小工程,慢慢做大。到1969年,公司改名叫合和实业集团,他当上主席,业务扩展到地产和基建。70年代,他们在湾仔盖了合和中心大楼,高66层,那时候是香港地标。他还把公司推上市,募集资金做更大项目。 80年代,胡应湘开始看中内地市场,参与建广州中国大酒店,这是中外合资的例子。他用建营转模式,先建好酒店,运营几年收回成本再移交。同期,他提出港珠澳大桥的想法,1983年就跟珠海政府谈,想连起香港澳门和内地,促进贸易。家庭上,他娶了郭秀萍,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胡文新后来帮他管公司。他得过英国骑士称号和香港金紫荆星章,这些奖项认可他在基建上的贡献。到现在,他89岁,还在合和实业当主席,继续推一些大湾区项目。 胡应湘的投资风格接地气,他不光追利润,还想帮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像沙角电厂和广深高速,都是他投钱建的,收回成本后让给政府。虎门大桥也是这样,他看到珠三角交通堵塞,就主动提方案。 90年代初,珠江两岸交通不方便,南沙和东莞隔着狮子洋,车得绕远路或坐轮渡,耽误时间影响经济。胡应湘觉得这是机会,向广东省政府建议建跨海大桥。桥全长15.76公里,主桥4588米,有888米悬索部分和270米连续刚构,双向六车道,时速120公里,总投资30.2亿。这在当时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没经验可抄,技术资金都难搞。他签协议时承诺,收回投资后无偿捐给国家。 签完协议,胡应湘全球跑着筹钱。先在香港联系银行,然后去美国见投资人,花5年时间凑齐8亿美金。1992年10月28日开工,1997年6月9日通车。桥通了,车流量大增,每天过桥费收入约400万,一年超10亿。这收入高得吓人,但胡应湘没变卦,坚持要捐。 建桥过程用建营转模式,独立核算,自筹资金。胡应湘的合和实业是主要投资方,合作方包括广东省公路公司。桥东起东莞太平立交,西到广州南沙立交,上跨狮子洋。设计考虑抗风,桥面能扛61米每秒大风。通车后,周边经济飞起来,物流快了,贸易多了。 胡应湘的承诺不是吹牛,成本收回后,他就把股份捐给国家控股公司。桥现在由广东省交通集团管,运营公司是广东虎门大桥有限公司,股东有新粤虎门有限公司持股36%,还有越秀交通等,几家注册在海外如维京群岛和百慕大。外资成分在,但整体国家控股。收益用于维护桥和地方投资,像刷漆换缆索这些。 收费还在继续,因为法规没明说提前收回后怎么处理。收费期从1997年7月到2029年5月,到时该免费了。期间,桥带动珠三角一体化,工厂出口顺了,居民出行方便。胡应湘没停手,继续投其他项目,如推动港珠澳大桥,那桥2018年通车,实现他30多年前的想法。 胡应湘的职业生涯专注基建,帮中国建了不少路桥电厂。他儿子胡文新接班,集团2018年私有化,专注地产和公路。现在他89岁,还活跃,推动大湾区发展。家庭稳定,企业延续,他的贡献在珠三角到处可见。
无所吊谓主打就是一个反差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