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威海卫血月之夜,天后宫的道士毕云跪在三清像前,供桌上三炷香烧得噼啪作响

代荷剪辑 2025-08-12 11:17:39

1938年威海卫血月之夜,天后宫的道士毕云跪在三清像前,供桌上三炷香烧得噼啪作响。他从香灰缸底摸出裁黄裱纸的短刀,刀刃映着月光泛出青冷杀气,这个曾连蚂蚁都不忍踩死的出家人,即 1915年山东威海的寒风中,毕家爹妈把皮包骨头的男婴捆在竹筐里背上山。 天后宫老道士掰开米糕泡成糊糊喂他时,大殿香炉里的三炷香突然齐头折断,香灰在功德簿上积成个“道”字。 那年的雪下得特别大,道观的门槛却被逃难百姓的血脚印糊成了黑色。 十岁的毕云已能让七星剑在雪地里舞出银圈,十六岁那年老道士闭眼前,将香灰和着血水在他掌心按出太极印。 “守住这方香火。”师父断气时,山门外的枪声正惊飞檐角铜铃。八个年轻道士跟着新住持做早课,晨钟总被逃难百姓的哭喊声劈成碎片。 1938年开春的海风裹着血腥味扑进威海卫。 毕云背着药箱下山,在日军哨卡前挺直脊梁——枪托砸断两根肋骨时,他看见自己的血染红了道袍下摆的太极图。爬回庙里的路上,咳在雪地里的血沫子冻成了暗红的冰碴。 没等伤愈,六个日本兵踹翻香炉闯进大殿。少尉用刺刀挑着毕云的下巴,把供果塞进裤兜时,徒弟李文捧出藏在神像肚子里的银角子,银元滚落的声音像极了师父临终前的喘息。 当夜,毕云在三清像前磨了半夜短刀,供桌上的苹果被他攥出五个血指印。 头个死在短刀下的是两个醉酒日兵。在菜市口巷子,毕云像狸猫般从墙头上坠下,刀刃切开喉咙的声音闷得像撕油布。 第二天威海卫贴出"狼灾"告示时,他正用日兵的绑腿布擦拭刀上的血。 这匹“狼”专挑雨夜作案。打更人说见过黑影蹲在电线杆上,巡逻队少人成了常事。日本驻防队长酒井在报告里写:“威海卫出现擅刀术之独狼,伤我官兵十一人。” 可他们不知道,毕云的刀早就卷了刃,后来改用拴秤砣的麻绳——抛上树杈就能翻过丈高院墙,秤砣砸在天灵盖上的闷响,比道观的晨钟还准时。 郑维屏的传令兵找到毕云时,他正在给短刀淬火。 国军团长封他当武术教头,却在首战就骑着马跑出五里地。毕云大腿中枪躺在麦子地,眼看刺刀要扎进胸口,东面林子里突然炸出一排手榴弹。 救他的八路军排长腰里别着三颗铁秤砣:“道长,你的秤砣该砸鬼子了。” 1941年,瘸腿的毕教官带着便衣队练刀,把七星剑的招式改成杀敌的狠招。战士们的绑腿里都藏着二寸铁钉,那是毕云教的"袖里乾坤",遇上搜查就往鬼子脚背上钉。 1942年腊八节,三千日伪军梳篦搜山。毕云带着便衣队卡在西山口,打到晌午战士们的棉袄絮子飞满天。 他推开卫生员,抱着两颗手榴弹滚进石缝。等大部队转移后,人们在弹坑里找到他,怀里还搂着炸变形的三清铃。 清理战场的人发现,血染的石头上刻着"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是用道冠里的玉簪子硬生生划出来的。 如今威海卫山头的小庙里,供桌前摆着那柄卷刃短刀,庙后青条石上的字迹经百年风雨,反倒越发清晰。 山下小学生比划着"鹞子翻身"的招式时,总听见老人们说:"那是毕道士当年飞檐走壁的功夫。"

0 阅读:9
代荷剪辑

代荷剪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