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炸了伊朗!也彻底打醒了哈梅内伊!   根据央视新闻和环球时报的报道,伊朗这几个

盖说社会 2025-08-12 11:25:37

气炸了伊朗!也彻底打醒了哈梅内伊!   根据央视新闻和环球时报的报道,伊朗这几个月里抓了 20 个摩萨德的特工,其中最让人震动的是, 8月6日处决的核科学家鲁兹贝・瓦迪。   这位顶着阿米尔・卡比尔理工大学核工程博士头衔的人,竟然是藏在伊朗心脏里的内鬼,不仅把福尔多和纳坦兹核设施的坐标,透露给了以色列,还直接导致 6 月 13 日以色列空袭中, 9 名伊朗核科学家丧命。   这事儿换谁都得气炸,就连哈梅内伊都坐不住了,显然是被彻底打醒了。   摩萨德对伊朗的渗透手段,简直能当教科书案例。早在 2018 年,他们就通过双重间谍,拿到了伊朗核计划的秘密文件,这次更是把棋子,直接安插进了核科学家圈子。   从瓦迪的供述能看出来,他在维也纳跟摩萨德接头五次,每次都用加密货币拿钱,甚至还按人家的要求,画了核设施的详细地图。   这种温水煮青蛙似的渗透,让伊朗安全部门防不胜防。更狠的是,摩萨德还用 AI 技术分析,伊朗核科学家的活动规律,准确定位后就用无人机和导弹搞 “外科手术式打击”,6 月那次空袭,直接让伊朗的核计划至少倒退两年。   面对摩萨德这么连番的打击,伊朗也是果断断臂求生。除了公开处决瓦迪,还在全国搞起了 “清洗运动”,这几个月里至少处决了 8 个涉间谍的人。   这么高调的行动,背后其实有好几层意思:一来是想在国内重新树立安全部门的威信,毕竟 6 月那波暗杀潮,让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跌了不少;   二来是对外亮个相,告诉以色列别以为能随便拿捏伊朗;三来也是想转移下国内矛盾,把经济上的困境和核项目遇到的挫折,都推到 “外部破坏” 头上。   但这场反间谍风暴,争议也不小。首先是程序不透明,瓦迪的审判全程都是关起门来弄的,检方没公布任何实打实的证据,就连 “泄露核机密” 具体泄了啥都含糊其辞。   其次是执法有点随心所欲,20 个被捕的特工里,有些突然就被放了,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有政治上的猫腻。   更严重的是,这种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的高压政策,把伊朗科研人员吓得不轻。据内部消息,已经有不少核科学家申请调离敏感岗位,甚至琢磨着移民。   这场较量的影响,早就超出了伊朗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对美国来说,伊朗处决瓦迪这事儿,让伊核协议谈判的氛围更差了。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都直说,恢复协议的可能性 “越来越小”。   而以色列呢,趁机加大了军事施压,不仅从美国弄来了更先进的反导系统,还在伊朗边境部署了带导弹的无人机基地。   更让人担心的是,双方的情报战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伊朗情报部门最近在以色列境内招了几十个线人,通过社交平台悬赏拍军事基地的照片,甚至想往以色列核设施里钻。   这种以牙还牙的做法,说不定会让中东陷入没完没了的情报厮杀里。   从中国的角度看,伊朗这局势的变化,给我们提了个醒。   一方面,核心技术自己能掌握才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伊朗核科学家被渗透这事儿就说明,关键领域要是依赖外部技术或者人员,风险太大了。   另一方面,情报安全体系得跟着升级,摩萨德用 AI 和无人机构建的 “情报闭环”,逼着各国都得加强网络防御和反间谍技术的研发。   在国际博弈这块,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毕竟,中东稳定不稳定,关系到全球的能源安全,哪一方要是冒险,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麻烦。   这场没硝烟的战争,说到底考验的是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战略定力。伊朗这次反击虽然显得有点仓促,但至少让世界看到,主权国家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还是有的。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

0 阅读:1
盖说社会

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