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桀骜不驯”的美联储,也有对他认输服软的这一天! 采用“软刀子割肉”的特朗普,算是把美联储的“独立性”招牌,给捅出窟窿了。原本被视作“经济定海神针”的美联储,如今却在政治旋涡里打转。 副主席鲍曼突然高调支持年内三次降息,表面看是政策转向,实则撕开了美国货币政策,被权力裹挟的遮羞布。 这事得从鲍曼的“双重身份”说起。作为特朗普2025年3月亲自提名的美联储副主席,她的立场从来就不是纯技术派。 早在2018年首次进入美联储时,她就因批评银行监管政策过于严格,而被华尔街视为“自己人”。 这次突然转向支持降息,与其说是被经济数据说服,不如说是对特朗普持续施压的回应。 毕竟就在上个月,特朗普还在公开场合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太愚蠢”,甚至放话要提名四位亲信接管美联储。 这种政治压力下,鲍曼的表态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政策表演”。 更深层的矛盾,藏在美联储的决策逻辑里。表面上看,美国二季度GDP增长3%的数据很漂亮,但就业市场却在悄悄崩盘。 7月非农新增仅7.3万人,前两个月数据还被大幅下修了25.8万人,相当于三个月白干。 这种“增长虚胖、就业贫血”的畸形状态,给了特朗普绝佳的政治抓手。 他一边用关税政策制造经济波动,一边要求美联储降息“兜底”,本质上是把货币政策当成了掩盖自身政策失误的工具。 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特朗普正在给美联储挖一个“替罪羊陷阱”,让鲍威尔们为他的贸易政策买单。 更值得玩味的是,鲍曼的降息主张与特朗普的财政算盘,高度契合。 当前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基准利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政府每年就能省下数千亿美元利息支出。 这种赤裸裸的利益捆绑,让美联储的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当鲍曼在8月9日的声明中强调“避免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恶化”时,她背后的潜台词或许是:再不降息,特朗普的中期选举就要悬了。 但这场政治游戏的代价,正在反噬美国经济根基。虽然高盛等机构预测美联储可能从9月开始连续降息,但市场对这种“政治驱动型降息”并不买账。 二季度GDP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不涨反跌,黄金价格剧烈波动,反映出投资者对政策可信度的质疑。 更危险的是,美联储内部出现了30多年来首次两位理事同时投反对票的局面,这种分裂正在侵蚀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权威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施压美联储导致滞胀危机的教训,此刻正在重演。 当鲍曼们为了政治妥协而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时,他们不仅在透支美联储百年信誉,更在为美元霸权掘墓。 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警告的,若美联储沦为政治工具,去美元化进程将不可逆转。 这场权力与资本的博弈,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普通老百姓。当鞋类价格因关税上涨40%、家庭年支出被迫增加2400美元时,谁还会记得美联储曾经标榜的“中立”? 特朗普这盘棋看似高明,实则是饮鸩止渴。他以为通过控制美联储就能稳住选票,却忘了货币政策的本质是平衡而非讨好。 当鲍曼们的降息主张与经济现实脱节,当政治干预取代市场规律,美国经济这艘巨轮终将在民粹主义的浪潮中偏离航道。 而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独立”“专业”,最终都成了权力祭坛上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
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桀骜不驯”的美联储,也有对他认输服软的这一天! 采用“
盖说社会
2025-08-12 12:25:3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