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和土耳其在等米下锅,这个米大概率就是希望巴基斯坦获得中国的歼35。 土耳其的“可汗”五代机项目刚完成首飞,埃及就火速入伙,印尼更是一掷千金签下48架订单,连沙特、巴基斯坦都摩拳擦掌准备分一杯羹。 这场看似热闹的“五代机狂欢”,实则暗藏玄机,埃及和土耳其的算盘,竟是等着巴基斯坦从中国“薅”来歼-35的技术,给自家的“PPT战机”续命。 土耳其的“可汗”项目,堪称军工界的“缝合怪”,从气动设计到雷达系统,处处能看到中国战机的影子:双垂尾布局与歼-20如出一辙,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疑似抄袭枭龙Block3的KLJ-7A,连隐身涂层工艺都带着歼-10CE的“基因”。 更讽刺的是,土耳其国防部长曾公开要求巴基斯坦提供“枭龙雷达技术支持”,而巴方此前已将彩虹-3无人机技术转手给土耳其,助其研发出抢占中国市场的TB-2无人机。 这种“技术嫁接术”在“可汗”项目上发挥到极致:英国BAE系统公司提供隐身技术支持,美国通用电气供应F110发动机,韩国参与复合材料研发,活脱脱一个“国际技术拼盘”。 但问题在于,核心部件全靠进口,发动机依赖美国供应,隐身材料和飞控系统尚未定型,连风洞测试都要租用欧洲设备,这样的“五代机”,与其说是国产,不如说是“组装厂”的终极形态。 埃及和土耳其的算盘,打得比算盘精,埃及空军长期被美国“阉割版”F-16和法国“阵风”拴住脖子,面对以色列的F-35毫无还手之力,急需五代机打破平衡。 土耳其则因被美国踢出F-35项目,憋着一口气要证明“没有美国我照样行”,但两国都有一个致命短板:没技术、没经验、没产业链。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巴基斯坦,这个同时参与中国歼-35和土耳其“可汗”项目的“关键先生”,巴基斯坦空军曾高调宣布采购40架歼-35,飞行员已在中国受训,但2025年却突然改口称“不会购买”。 背后原因耐人寻味:一方面,土耳其多次试图窃取中国战机技术,巴方基地曾发生未遂窃密事件;另一方面,巴国内泛突厥主义势力施压,强推与土耳其合作,甚至将枭龙Block3的62%技术转化为“国产版”。 埃及和土耳其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巴基斯坦这个“中间商”,间接获取歼-35的隐身设计、航电系统和动力技术,填补“可汗”项目的空白。 毕竟中国对歼-35的技术保护堪称“铜墙铁壁”,动态加密航电、区块链溯源系统、地理围栏锁,任何未经授权的拆卸或飞离授权空域都会触发自毁程序。 但若巴基斯坦“手滑”泄露部分技术,或是土耳其通过“联合研发”名义套取数据,中国多年的心血可能付诸东流。 这场闹剧背后,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防自主的渴望与无奈,埃及和土耳其的“等米下锅”,暴露了它们在高端军工领域的脆弱性:没有完整产业链,只能靠“拼凑”和“借鉴”维持门面;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在大国博弈中左右摇摆,甚至沦为技术窃取的“帮凶”。 反观中国,歼-35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年产量预计达80-150架,配套的空警-500预警机和红旗-19防空导弹形成完整作战体系。 更关键的是,中国坚持“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军贸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要求技术共享,这种“纯粹的买卖关系”让巴基斯坦、埃及等国更愿意与中国合作。 说实话,看到埃及和土耳其的“等米下锅”,我既觉得荒诞,又替中国捏把汗,歼-35是中国军工的“镇国神器”,从隐身设计到动力系统,每一项技术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 但军贸市场从来不是“真空环境”,技术泄露的风险如影随形,巴基斯坦与土耳其的深度合作、埃及对“可汗”项目的投入,都可能成为技术外流的突破口。 中国能做的,除了加强技术保护,更要加快歼-35的量产进度,用“性价比”和“可靠性”碾压竞争对手,毕竟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买战机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偷技术”,当歼-35用实战表现证明自己时,埃及和土耳其的“技术拼盘”自然会失去市场。 军贸市场的“照妖镜”,照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国家信誉,中国靠的是“诚信”和“实力”,而某些国家靠的是“忽悠”和“偷窃”,这场较量,时间会给出答案。
埃及和土耳其在等米下锅,这个米大概率就是希望巴基斯坦获得中国的歼35。 土耳其
掘密探索
2025-08-12 17:46: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