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的真实原因,不是惧怕契丹,而是惧怕王超! 这得从北宋那套“防武将如防贼”的祖传秘方说起,自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家皇帝就患上了严重的“武将恐惧症”,生怕哪个丘八学自己玩黄袍加身。到了宋真宗这儿,这毛病非但没好,反而被王超给治成了晚期! 王超何许人也?这位仁兄手握镇、定、高阳关三路大军,实打实的河北军区总司令。可他打仗的本事堪称“北宋版常凯申”——咸平六年(1003年)望都之战,他坐拥六万大军却眼睁睁看着副将王继忠被辽军围殴至死,自己带着主力在后方当起了“吃瓜群众”。 更绝的是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南下时,宋真宗严令他火速增援澶州,他却磨磨蹭蹭在定州“原地踏步”,生生把十万宋军变成了摆设。这种“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操作,换谁当皇帝不得后背发凉? 最让宋真宗夜不能寐的,是王超手里那张“王牌”——定州大营。这地儿离汴京不过三百里,骑兵半日可达。要是王超突然脑子一热,学安禄山来个“清君侧”,宋真宗连迁都的机会都没有。 要知道北宋初年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刚被镇压,西北党项人又在闹独立,内忧外患之下,宋真宗哪敢赌王超的忠诚?毕竟在赵家皇帝眼里,武将造反的威胁可比契丹人可怕一万倍。 再看看王超的“战绩”他镇守河北十年,没打过一场胜仗,却把“避战保身”的艺术玩得炉火纯青。每次辽军南下,他要么龟缩城池,要么借口粮草不足按兵不动。他还私自截留中央拨付的军费,把定州大营变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搁哪个皇帝身上不得寝食难安?宋真宗甚至怀疑,王超早就和契丹人眉来眼去,故意放辽军深入好制造混乱。 除此之外王超背后还有一张看不见的“关系网”。他的儿子王德用后来成了宋仁宗朝的名将,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宋真宗要是逼急了王超,万一他振臂一呼,河北军来个“清君侧”,那可真是神仙难救。相比之下,给契丹人三十万岁币简直就是“破财消灾”——反正钱是老百姓出,面子是寇准丢,自己只要能坐稳皇位,管他什么城下之盟! 有人可能会说宋真宗后来不是亲征澶州,还射死了萧挞凛吗?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表面上御驾亲征鼓舞士气,实际上是去盯着王超。当他看到王超的军队果然按兵不动时,心里那叫一个透亮:这老小子果然靠不住!于是乎,前脚射死萧挞凛,后脚就派曹利用去议和,生怕夜长梦多让王超看出破绽。 说白了澶渊之盟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交易:宋真宗用三十万岁币换来了契丹人的退兵,用“兄弟之国”的虚名掩盖了对武将的恐惧,更用“和平”的外衣包裹住了北宋那脆弱的皇权。 至于王超,虽然事后被明升暗降夺去兵权,但宋真宗始终没敢动他——毕竟河北军的阴影,直到北宋灭亡都没消散过。
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的真实原因,不是惧怕契丹,而是惧怕王超! 这得从北宋那套“
震旭聊历史
2025-08-21 18:20:42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