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刚走近一点,巴铁好像又开始整幺蛾子了,前脚刚宣布与美国合作开发国内页岩气,和日本公司共同推进本国数字货币技术,现在又对产自中国的精对苯二甲酸启动了反倾销调查,而且调查的对象还只有中国企业。 这一连串动作显然不是巧合,而是一次有预谋、有指向的政策姿态,要理解这种转向必须跳出现象看本质。 很多人还习惯用“巴铁”来称呼巴基斯坦,认为这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兄弟情义,但事实却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朋友不是靠别人塑造的标签,而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保证。 巴基斯坦在南亚对冲印度提供了一定的地缘支持,但必须承认,除了地缘价值之外,巴基斯坦很难承担对中国的长期战略责任,更何况如今亲美派上台,原本的亲中势力被边缘化,巴基斯坦对华的态度自然发生了变化,情势一旦变换,“巴铁”这个称号还能撑多久? 在国际政治里没有哪个国家会因为所谓情感去牺牲本国的核心利益,今天选择与中国合作,明天也可能转向美国,关键不是他们的态度,而是我们能否让对方在盘算成本与收益时,清晰地意识到亲近中国的价值远大于疏远中国的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格外注意巴基斯坦当下的政策组合,这三重动作的叠加背后释放的是一种外交信号:巴基斯坦在尝试调整和重塑国际关系的平衡,在中美之间寻求新的定位。 恰好这个时间中国外长在访问印度后又临时增加访问巴基斯坦的安排,本身就是一种直观的外交回应,临时性质本身就说明中国高层也关注到了这种不寻常的变化。 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解读这种变化?按照传统的信念,有的人可能仍会觉得靠输血就能维持铁杆关系,然而这种思路难以持久。 古人早已看得透彻:“夷狄畏威而不怀德。”有些国家接受帮助的时候心安理得,但真要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恩图报却几乎不可能。 所以应对之道绝不是盲目的给予,而是“恩威并施”,所谓恩,是实力基础上的合作互惠,让对方看到与中国长期合作的丰厚收益;所谓威,则是必要时展现不会退让的底线,用实力去约束不当行为。 如果只讲恩不讲威,那么换来的不是忠诚,而是变本加厉的索取;相反,如果过于刚硬,也容易推开可能的合作空间,因此真正的智慧,是让对方不得不承认只有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才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方案。 这不仅仅适用于巴基斯坦,对待整个国际社会都是一样的,所谓的“战略伙伴”“传统盟友”都是建立在国力与利益之上的现实认知。 如果我们自身足够强大,航母编队能持续远洋,科技创新全球领先,产业链牢不可破,那么纵使对手有些小动作,他们也不敢轻易真正翻桌,如果我们实力不足,再多的情义、再高的呼声也只是纸面游戏。 国际棋局瞬息万变,谁能立于不败之地,只取决于一个原则:你是否真的足够强大。
巴基斯坦全国沸腾了!中巴军工合作几十年,巴基斯坦都开始出口中巴合作生产武器弹药了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