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义务兵免费邮寄平信待遇被视为军队搞特殊化,在各种压力之下,中央军委于1969年2月21日发布命令,自4月1日取消现役战士平信免费邮寄的规定。 1966年的中国,军队的地位那可是杠杠的。国家刚经历过几年的艰难时期,军队不光是保家卫国的主力,还在经济建设中出力不少。抗美援朝的余威还在,国家安全靠他们扛着,国防建设更是离不开这群人。所以,军队的待遇自然高人一等,不少政策都向他们倾斜。比如说,义务兵免费寄平信这事儿,听起来不大,可在当时却是实打实的“福利”。那年头,通信靠写信,邮费对普通家庭来说不算小数目,义务兵能省下这笔钱,多少有点特殊化的味道。 但这特殊化也不是没来由的。军队纪律严,任务重,战士们常年驻守边疆,离家千里,免费寄信算是对他们的一种补偿。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事儿慢慢变了味儿。社会上开始有人嘀咕:凭啥当兵的就有这待遇,咱老百姓咋没有?尤其是1966年,国内风气变紧,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军队特殊化就成了众矢之的。 到了1969年,中央军委终于坐不住了。2月21日,一道命令下来,从4月1日起,义务兵免费寄平信的待遇正式取消。咋回事呢?说白了,还是特殊化惹的祸。1966年那会儿,社会对军队特权的不满已经积攒了好几年,各种声音传到上头,压力山大。再加上国家经济还没完全缓过来,财政吃紧,免费邮寄的成本也不小,索性就砍了这项政策。 这> 这命令一出,对义务兵的影响挺直接的。以前寄信不花钱,现在得掏自己的津贴了。别看只是几毛钱,对当时收入微薄的义务兵来说,负担可不小。有人算过,一年下来,寄个十几封信的花费,都够买几斤粮票了。更别提有些战士家在偏远地方,邮费更高。还有,这政策一变,军队内部的风气也受了影响。以前免费寄信是种“理所当然”的待遇,现在没了,有些人觉得纪律更严了,但也有人觉得心里不平衡。 军队里对这事儿反应不一。有的义务兵挺郁闷,觉得自个儿权益被削了。本来当兵就苦,训练累不说,还老跟家人联系不上,现在连寄信都得多花钱,心里难免有疙瘩。还有人觉得,这是在“收拾”军队,让他们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不过,也有些老兵看得很开,说这不算啥,纪律严点也好,军队就该有军队的样子。 老百姓这边,反应倒是挺统一的。大伙儿普遍支持取消这政策,觉得这是在纠正特殊化,挺公平的。那时候讲究人人平等,军队老享受特权,早就有人看不惯了。现在一刀切掉,很多人拍手叫好,说这才是正道。当然,也有人同情义务兵,毕竟他们不容易,但总体来说,社会舆论是偏向支持的。 这政策调整,对军队建设的影响不小。首先是纪律和作风上更严了。取消免费寄信,看似小事,但信号很明确:军队不能搞特殊化,得跟老百姓一个样。这让部队的风气更正了些,战斗力和凝聚力也有了提升。毕竟,纪律严了,大家的心气儿也齐了。再往大了说,这事儿还推动了军队的现代化。以前那种靠特权撑门面的做法,慢慢被淘汰,军队开始更注重实战能力和内部管理。 对国家来说,这调整也有深远意义。1969年那会儿,国家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稳定是头等大事。取消特殊化,平息了老百姓的不满,维护了公平正义的感觉,对国家发展是个加分项。而且,这也给后来的政策定了调子,军队和政府都得接地气,不能高高在上。长远看,这一步走对了,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1966年,义务兵免费邮寄平信待遇被视为军队搞特殊化,在各种压力之下,中央军委于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8-22 11:22:17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