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2100万枚,这是程序写死的,改不了。但很多人不知道,这2100万枚其实永远挖不完。挖矿奖励每四年减半,到最后,你得花大力气挖个零点几枚,甚至更少。这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费力不讨好。 比特币挖矿的命运,始终被各国能源政策牵着走。 2021 年中国全面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将其列为淘汰类产业,内蒙古、四川等地的矿场纷纷关停。 这场整治直接让全球算力版图重构,约 1600 万台矿机从中国流出,其中大部分辗转进入哈萨克斯坦、美国得克萨斯州等地。 哈萨克斯坦原本以为能借着低价电力承接这波产业转移。 当地煤炭资源丰富,工业电价一度低至每度 0.02 美元,2021 年下半年算力占比从 1% 跃升至 18%。 但好景不长,2022 年冬季能源危机爆发,居民用电都成问题,政府不得不对矿场实施限电令,最长停电时间达三个月,不少矿企因此损失上亿美元。 美国得克萨斯州则成了另一大聚集地。 这里风能、天然气资源丰富,电价低廉且稳定,还出台了针对数据中心的税收优惠政策。 2023 年,该州比特币算力占全球总量的 35%,马拉松数字控股等企业在此建立超大型矿场,单座矿场就部署 10 万台以上矿机。 但 2024 年夏季极端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电价一度飙升至每度 1.5 美元,部分矿场被迫紧急关停。 欧盟的态度则更为严苛。 2023 年通过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要求加密货币挖矿企业披露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德国、法国等国明确限制使用化石能源进行挖矿。 德国工业电价高达每度 0.3 欧元,蚂蚁 S19pro 矿机在此运行,每天电费折合人民币近 300 元,远超部分地区的挖矿收益。 这种能源政策的不确定性,让挖矿成本变得难以预测。 伊朗曾靠廉价天然气吸引大量矿机,2022 年算力占比达 4.5%,但美国制裁导致电力设施老化,2023 年夏季电网多次崩溃,政府不得不强制关闭矿场,许多矿工的设备因突然断电损坏。 从技术角度看,矿机对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2016 年的蚂蚁 S9 矿机功率 1400 瓦,2024 年的 S19pro 达到 3250 瓦,2025 年的 S22 更是突破 3600 瓦。 算力提升的同时,能耗密度也在增加,对供电稳定性要求严苛,普通民用电网根本无法承载大型矿场的需求。 奖励机制的减半又加剧了这种矛盾。 2009 年 50 枚 / 区块的奖励,到 2024 年只剩 3.125 枚,要维持同等收入,矿机数量需增加 16 倍,能源消耗也同步飙升。 按此推算,2032 年奖励降至 0.78125 枚时,能源需求将是 2024 年的 4 倍,这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几乎难以实现。 更关键的是,比特币总量 2100 万枚中,已有约 100 万枚因私钥丢失永久冻结。 而当奖励缩减至 1 聪时,按 2025 年的能源价格,挖 1 聪需消耗 3 美元电费,却仅能兑换 0.0012 美元,这种赔本买卖注定无人问津。 就像上世纪的核能利用热潮,初期因成本低廉备受追捧,后期却因安全监管加强、处理成本上升而放缓。 比特币挖矿在能源政策和成本的双重挤压下,终将陷入 “想挖的地方不让挖,让挖的地方挖不起” 的困境,那些剩余的比特币,也就成了永远挖不完的数字幻影。 比特币挖矿的兴衰折射出数字经济的畸形生态。 早期技术实验异化为资本游戏,从个人闲置算力到亿元级矿场,暴利诱惑催生完整产业链,却埋下资源浪费、投机泛滥的隐患。 当挖矿成本高过收益,当散户被资本挤出,这场狂欢已偏离技术创新初衷。 它像一面镜子,照见市场对虚拟价值的非理性追捧,也警示着:脱离实体经济支撑的数字泡沫,终将被经济规律戳破,留下的只有资源消耗的空壳和投机者的残局。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快报,快报!!美联储宣布了!8月21日,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公布:连续
【37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