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蒋介石躺在病床上,气若游丝。他突然抬眼看向宋美龄,艰难地开口:“这么多年,我为什么不放张学良,你想知道吗?” 蒋介石1887年出生在浙江奉化,早年加入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1924年他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国民党军官。1926年北伐战争中,他率军推进,控制了长江流域。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东北,他推行不抵抗政策,让张学良撤军,导致东北沦陷。他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先围剿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领导对日作战。1949年国民党失败,他退到台湾,继续执政到1975年去世。 张学良1901年生于辽宁海城,父亲张作霖是奉系军阀。1919年他毕业于陆军讲武堂,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他接管东北军,宣布易帜归顺南京政府。1930年中原大战,他支持蒋介石,两人结拜兄弟。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执行不抵抗命令,撤军关内,东北失守。1936年他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推动抗日。此后他被软禁,一直到1990年获释,2001年在美国去世。 宋美龄1898年生于上海,父亲宋耀如是实业家。她留学美国,1917年毕业于威尔斯利学院。1927年嫁给蒋介石,成为外交助手。抗日时期,她访美争取援助,推动废除不平等条约。她与张学良夫妇交好,曾多次劝蒋介石释放张学良。1949年后,她随蒋介石去台湾,继续参与政事,到2003年在美国去世。 蒋介石晚年健康恶化,1975年4月心脏衰竭严重。那时他已88岁,长期卧床。宋美龄常陪伴左右,处理日常事务。蒋介石突然提起不放张学良的事,原因在于维护自身权威。他视张学良为潜在威胁,一旦释放,可能动摇统治基础。张学良影响力大,东北军旧部众多,蒋介石担心放出后会自立门户。 两人关系起于1928年东北易帜,张学良归顺后,蒋介石任命他为陆海空军副司令。1930年中原大战,张学良入关助蒋获胜,两人结拜。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炮轰北大营,张学良遵令不抵抗,撤30万大军,东北3000万民众遭日军蹂躏。蒋介石那时专注内战,不愿与日本正面冲突,导致张学良被称不抵抗将军。 1936年西安事变是转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抗日。蒋介石被迫同意,但事后翻脸。张学良护送蒋回南京,下机即被扣。审判张学良10年徒刑,后特赦转为软禁。蒋介石信奉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即使宋美龄求情,也不动摇。他要向部下证明背叛的下场,稳固权力。 软禁期间,张学良从南京移到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贵州修文。1949年后到台湾,先在新竹井上温泉,后到台北北投。生活有保障,但行动受限,只能读书种菜。蒋介石偶尔探视,但从不放松监视。宋美龄多次劝说,蒋介石总说这是原则问题。张学良明知危险仍送蒋回去,显示忠诚,但蒋介石不容忍任何叛变痕迹。 蒋介石强调权威高于一切,即使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张学良被囚近40年,蒋介石临终时仍叮嘱不能放虎归山。这反映出蒋介石对权力的执着,视张学良为老虎,怕威胁政权稳定。宋美龄了解丈夫个性,多年劝说无果,只能默然。 蒋介石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终年88岁。葬礼上,张学良现身,送上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宋美龄派人送花环。张学良继续软禁,由蒋经国管理。监视稍松,他能与赵一荻散步阅读。 蒋经国执政后,张学良移居台北住所,生活渐稳。1990年他恢复自由,迁往美国夏威夷,与亲友团聚。2001年10月14日,他在夏威夷医院去世,终年100岁。宋美龄2003年10月23日在纽约寓所去世,终年105岁。 张学良晚年反思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但也改变了自己命运。他对蒋介石无怨恨,只视作政见分歧。宋美龄对未能兑现释放承诺耿耿于怀。张学良遗产包括银行存款,来源是早年东北军时期积累和台湾生活供给。
1930年,蒋介石乘专列前往前线视察,被西北军大队骑兵包围,危急时刻,一个团长率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