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统十年的一个清晨,苏州府吴县泮环巷的河水低沉地流淌着。雾气弥漫河面,一具男尸被拦网挡住,在浑浊的河水中若隐若现。 死者三十出头,颈部有极深的刀痕,显然是被砍杀后抛尸河中。里长不敢怠慢,立即赶往县衙报案。 刚上任的吴县知县叶锡来亲自带着仵作和捕快赶到现场。他仔细查验尸体后眉头紧锁——尸体身上没有任何可证明身份的物品,案发地又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只有十余户人家和两个相邻的尼姑庵:如意庵和凤池庵。 叶知县命师爷拿来赋役黄册(户籍册),对附近居民逐一唱名讯问。巷内居民大多都在,唯独如意庵的尼姑妙真不见踪影。 “立即缉拿妙真!”叶知县下达命令。 捕快们赶到如意庵,只见庵门紧锁,周围数里都不见妙真踪迹。经过连日蹲守,七天后终于等到一个年轻尼姑回到庵中。 妙真刚进门就被逮捕,她被带到公堂时还是一脸茫然。叶知县仔细观察,见她约莫十八九岁年纪,身着佛衣,却掩不住体态苗条,丰神韶秀,额前秀发仍在,显然是个带发修行、尚未取得度牒的尼姑。 “大胆奸尼!为何谋害人命?从实招来!”叶知县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 叶知县随即传唤陈敏生上堂。陈敏生是个二十多岁的卖菜小贩,经常帮两个尼姑庵代卖蔬菜。 然而陈敏生上堂后,不但没有为妙真作证,反而指证道:“大人,小的那日确实看到了一个客商进了如意庵,一直到晚上都没出来!第二天就发现了尸体!” 妙真闻言脸色煞白:“陈敏生!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何血口喷人?” 陈敏生冷笑一声:“小的岂敢诬陷?那个客商是常熟商人张连仲,常来苏州做买卖。不只我一人看见,织布匠朱阿四和凤池庵的松月尼姑也都看见了!” 叶知县又传朱阿四和松月到堂。朱阿四称自己在凤池庵门房织布,那日赶活到深夜,确实看见张连仲进了如意庵再未出来。 松月尼姑三十来岁,颇有姿色,眉眼间带着狐媚之色。她证实了朱阿四的说法,称自己那日在门首与朱阿四闲聊,也看到了张连仲进入如意庵。 叶知县却注意到不寻常之处:“佛门清净地,为何容留男子居住?”他厉声责问松月。 松月急忙解释:“大人明鉴!凤池庵地处偏僻,常有无赖骚扰。庵中只有贫尼和徒弟二人,恐遭不测,才请朱阿四住在门房看守院落,绝无其他私情!” 叶知县将三人带下,单独审讯陈敏生。在严厉讯问下,陈敏生突然声称与妙真有奸情:“小人与妙真相好已久,常夜宿如意庵。她知道我了解她藏在竹林石凳下的银子,那一定是她杀害客商盗得的赃物!” 叶知县派人前往如意庵后院查看,果然在竹林石凳下挖出白银一百二十两。 妙真却坚称:“贫尼只埋了二十两香火钱,不知为何多出一百两!与陈敏生有私情更是无中生有!” 为查清真相,叶知县命稳婆为妙真验身。结果令人震惊——妙真竟然仍是处女之身!陈敏生显然在说谎。 叶知县心中明了,却故意宣布:“淫尼妙真不守清规,谋财害命,依律斩首示众,秋后处决!”衙役不顾妙真喊冤,将她押入死牢。 退堂后,叶知县暗中派亲信丘荣带人蹲守凤池庵:“若发现陈敏生和松月等人私下接触,立即抓捕!” 第三天傍晚,陈敏生果然悄悄潜入凤池庵。捕快们暗中潜入,只见房中灯火通明,松月、朱阿四和陈敏生正在饮酒庆祝。 松月一脸坏笑:“县令竟相信妙真是凶手,她必死无疑了!我们得了钱财,日后可快活日子了!”朱阿四附和道:“多亏陈老弟妙计!”陈敏生嘿嘿奸笑:“若不是朱兄下手狠,哪来这些银子?” 捕快们听得分明,立即冲入房中将三人抓获,还搜出赃银八百余两。 次日升堂,三人见事情败露,只得认罪。 原来松月是个不守清规的假尼姑,先与陈敏生私通,后又与鳏夫朱阿四勾搭。她让朱阿四搬进庵中,美其名曰看守院子,实则男盗女娼。 那日常熟客商张连仲到凤池庵上香,松月见他褡裢鼓鼓囊囊,装有不少银两,便与朱阿四商议谋财害命。 松月假意留张连仲用斋,席间频送秋波,将他灌得烂醉如泥。朱阿四随后用刀将其杀害,并找来陈敏生一起将尸体抛入河中。 陈敏生因曾向妙真求欢遭拒,怀恨在心,于是将100两赃银藏在妙真藏钱的石凳下,意图陷害。 案件水落石出,叶知县判处三人死刑,妙真无罪释放。#妙真尼姑案# #明朝#
大明正统十年的一个清晨,苏州府吴县泮环巷的河水低沉地流淌着。雾气弥漫河面,一具男
历史破局者
2025-08-28 16:12:33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