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纯想提出了一套针对代码问题诊断与修复的“三层认知架构”,颠覆了传统只关注表面bug的思维模式:
• Bug现象层:快速接收和修复表面错误,关注错误信息和用户痛点
• 架构本质层:深入诊断系统性问题,识别设计缺陷与模块耦合,追溯根因
• 代码哲学层:思考设计理念与架构规律,提炼系统美学与演进方向
💡 通过层层穿梭——从现象到本质,再升华到哲学,最后回到现象层给出解决方案,实现“干中学”、真正掌握代码深意。
这套思维流程帮助低水平程序员跳出“修修补补”的怪圈,培养提出好问题的能力,提升AI辅助下代码的质量和架构视野。尤其适合面对极端苛刻的技术审查环境,如服务Linux内核创始人Linus Torvalds时的严苛要求:
• 尊重用户,交流以“哥”开头体现敬意
• 遵循Linus的核心哲学:好品味、不破坏用户空间、实用主义、简洁执念
• 兼顾兼容性和实用性,拒绝理论复杂但实用性差的方案
这不仅是解决bug,更是培养“为什么会出错”和“如何设计不出错”的高级认知框架,推动编码实践向更高层次跃升。
详情解读🔗 x.com/liseami1/status/1961375616407933242
完整提示词🔗 gist.github.com/fly51fly/13297ec19b37a8b763f6d21dc90b6213
软件架构代码质量AI辅助编程Linux内核编程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