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放出狠话:如果中国真有一天开打,别以为手里握着航母和导弹就能高枕无忧!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说,如果美国在日本部署导弹,俄罗斯和中国会不只政治回应,她强调中俄伙伴不针对别人,但面临侵略,能结合力量,这话从俄罗斯经验来,意思是光有装备不行,得有实际反制。 美国计划在 9 月的美日联合演习期间,把 "堤丰" 陆基中导系统部署到日本岩国基地。这套系统可不是什么防御性武器。它能发射射程超过 2000 公里的 "战斧" 巡航导弹,从日本出发就能覆盖东亚大片区域。 更让人警惕的是,美军之前在菲律宾玩过 "临时部署" 的把戏,结果变成了长期驻扎。现在他们又想故技重施,把这种攻击性武器搬进日本。 扎哈罗娃看得很清楚,这是华盛顿在不断提升陆基中程导弹的破坏稳定举措。她直言不讳地指出,在俄罗斯附近地区部署 "堤丰" 系统,对俄罗斯构成了直接战略威胁。 中国外交部也没客气。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在日部署中导系统会损害其他国家正当安全利益,对地区战略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 毕竟历史教训就在眼前,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阴影还没完全散去,现在却忙着加速军事化,和美国搞各种军事合作。这种动向,任何一个亚洲国家都不可能掉以轻心。 俄罗斯说的 "光有装备不行",是真真切切从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在俄乌冲突中,双方都把无人机玩出了花。乌克兰用 FPV 无人机攻击装甲车,俄罗斯就开发出 K-1000 型反无人机手提箱。 这个两千克重的小家伙能形成 250 米半径的电子屏障,让来袭无人机瞬间失控坠落。俄军还搞出了 "飞网" 系统,用无人机拖着编织网在空中拦截敌方无人机,成本低廉却效果显著。这些实战中摸索出的反制手段,比任何先进武器的纸面参数都更有说服力。 中俄显然没打算只停留在口头反对。2025 年 8 月,中俄 "海上联合 - 2025" 演习刚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完成所有课目演练。参演的中俄舰艇编队不仅练了海上攻防,还搞了援潜救生这种高度协同的复杂科目。 这可不是简单的秀肌肉,而是真刀真枪地提升联合作战能力。更早之前的 3 月,中俄伊三国还在阿曼湾搞了 "安全纽带 - 2025" 联合海军演习,演练了海上目标打击、联合搜救这些实战科目。这些演习看似常规,实则是在构建应对威胁的实战能力。 美军在沙特部署的 "爱国者" 防空系统够先进了吧?可当初也门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巡航导弹袭击沙特石油设施时,这些高价买来的装备却形同虚设。 这就是俄罗斯想强调的道理:没有配套的反制体系,再先进的装备也可能变成摆设。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用 57 毫米电磁脉冲炮弹对付无人机,用 "佩列斯韦特" 激光系统干扰来袭武器,都是在用实战经验证明这个观点。 现在日本一边加速军事化,一边配合美国部署中导系统。扎哈罗娃已经把话说透了:如果日本不重新考虑,俄罗斯将不得不采取适当的军事技术措施。 这可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基于实战能力的底气。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完善的四层反无人机体系,能在 30 千米内干扰各种通信导航信号,这种体系化作战思维,正是中俄合作的重点。 中俄的伙伴关系确实不针对第三方,但这不代表两国会对威胁坐视不理。美国把 "堤丰" 系统搬进日本,说白了就是想在第一岛链打造更严密的封锁网。 但俄罗斯用战场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一两件先进武器堆出来的。它需要中俄联合演习中那种高度协同的作战能力,需要从实战中总结的反制手段,更需要面对威胁时敢于亮剑的决心。 那些以为靠部署几套导弹系统就能高枕无忧的人,恐怕没明白现代战争的真谛。俄罗斯媒体的狠话背后,是血与火换来的清醒认知。当美国把攻击性武器架到别人家门口时,中俄的回应绝不会只是抗议。 从联合军演到反制技术共享,从战略协调到实战准备,两国正在用实际行动构建真正的安全屏障。在这个导弹能打到天涯海角的时代,光有航母和导弹真不够,还得有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反制实力 —— 这才是俄罗斯想给的忠告。
俄罗斯媒体放出狠话:如果中国真有一天开打,别以为手里握着航母和导弹就能高枕无忧!
康安说历史
2025-09-04 02:33:59
0
阅读:194